技術創新是驅動企業安全生產、效益增長的強大引擎;诖斯沧R,浮法玻璃廠以萍礦集團“五小”活動為契機,大力推進全員創新、崗位創新、自主創新,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改造、技術攻關、發明創造活動,廣大職工創新創造熱情高漲,涌現出了一批有創意、敢創新、會創造、能創效的發明能手和創新團隊。 特別是在“五小”活動中,該廠上報項目18個,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5個、優秀獎6個,獲獎項目總計14個,占所有獲獎項目的43.8%,他們以小博大、以新博強,為企業保安全、促生產、增效益作出了貢獻。 勞模情系生產出謀劃策 省級勞模、聯合車間技術員易國輝一直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此次由其參與的《錫槽增加出口尾端板下氣封》技改項目,因大幅提高產品質量、產量,同時減少錫耗,更是在萍礦“五小”活動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作為一名技術員,易國輝一心撲在生產流程中。當他看到生產中的玻璃板始終有些微鉻傷,屢屢不能評為一級品,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己所能解決這個難題。通過他自己付出艱辛的努力,加上大家集思廣益,終于通過錫槽增加出口尾端板下氣封的方式解決了技術難題,不僅消除了安全生產隱患,還有效解決了玻璃板板下鉻傷、出口板下劃傷、粘錫影響玻璃質量的問題,一年可增產玻璃約1000重量箱;并減少年錫耗1噸,年可節省費用14—15萬元。 不僅如此,執著技改的易國輝,還解決了生產上諸多難題。如生產4毫米以下玻璃由于拉邊機攝像范圍影響,觀察不到玻璃光邊,為保障生產安全,該廠增加了南北1#拉邊機的角度差,卻使玻璃的厚薄差變大,玻璃板光邊和內牙距控制不達標,邊部波筋增大,影響玻璃的產量和質量。易國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膽嘗試將攝像孔位置上移40毫米,增加攝像頭向下拍攝角度,有效解決了玻璃板的厚薄差調整范圍,保證了內牙距,消除了邊部波筋影響,同時日產量可提高40重量箱。 氣保創新團隊重在行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該廠氣保車間以安全生產為中心,每月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嚴抓機電工作管理和工藝操作質量,努力營造日益濃厚的技術創新氛圍。該車間主任楊正偉率領車間技術人員、機電人員扎實推進科技攻關,先后完成了氫站汽化器改造、氮站供壓風應急管路改造、螺桿機冷卻風機電機超溫保護等一系列小發明、小改造、小革新、小設計項目。 為了攻堅氫站汽化器改造項目,氣保車間成立專項攻關小組,由技術員劉洪波、歐陽文萍帶領鉗工班長、技術骨干對汽化器和供水管路進行實地勘察,最后決定從循環泵房聯合循環水回水(水溫43℃)管路上接一路水管,把水引到氫站汽化器進口循環加熱,又從汽化器出口把冷卻后的水回收至聯合水池。如此,通過循環水和液氨熱量互換,既降低了部分聯合水池的溫度,又減輕了泵房冷卻塔的負擔,每年還可節約水資源5000噸以上。 “在你追我趕、相互推動的技術改造、技術創新中,職工的技能水平明細提高,同時又穩定了生產,為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真是小革新帶來了大實惠!”氣保車間支會主席兼鉗工甘建華看到累累碩果后,非常高興地說。 機電專家合作增添發展動能 該廠原料車間以機電副主任王勇為首的機電專家團隊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水平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各類小改小革為車間各項工作增添了新的動能。 “現在咱們終于不用提心吊膽啦!讓改造后的設備替咱們把關吧!”日前,原料車間機電技術員鄔自龍看著安裝好的接近機關報警系統,笑開了花。原來,為避免因電器、機械故障而導致混合機非正常停車事故以及廢料和錯料事故,機電人員絞盡腦汁想辦法,最后在傳動機關處開個小口子安裝了高靈敏度磁力開關,只要出現電機空轉,磁力開關感覺不到金屬在運動,就會立馬報警,有效確保了正常生產。 “讓車間高效穩定生產,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精神充實。”在該廠日前召開的2020年度述職報告會上,王勇這樣說道。在實際工作中,他也是這樣做的:電子秤墻體收縮縫漏水,他便帶領機電人員在電子秤二樓安裝水槽排水,避免雨水漏至電子秤外墻;混合機進料溜筒堵料結塊,他便組織機電人員加裝振打電機,有效解決了堵料結塊問題,確保了玻璃生產質量。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而小改小革正是基層創新的重要形式,今年我廠將繼續朝這個方向大膽走下去,廣泛推動生產、研發、管理、營銷等基層一線創新創造,凝聚職工智慧,讓更多的創新成果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不竭動力!”該廠工會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