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來到,又現蝶舞菜花香。 根據組織安排,2020年,我被萍礦集團派駐安源區青山鎮溫盤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人生極其寶貴一站,鄉村生活點滴成串。 不曾忘,鋤頭尖上的閃亮、柚子林里的幽香、滿盛雞蛋的竹筐,還有那火紅的辣椒、碧綠的菜心、收網那刻沸騰的魚塘……脫貧攻堅這場不見硝煙的戰斗如今已取得完勝,在溫盤村滿滿的回憶,一幕幕一串串,卻甚是難忘。 “溫盤雞”扶貧“戰役”大亮嗓 溫盤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29戶、427人。近兩年隨著青福公路全線貫通,320國道與縱橫交錯的楊梅嶺之間劈開了一條高標準的瀝青公路,于是,素有青山鎮“東三省”之稱的高枧、溫盤、源頭三個偏遠村寨,這才與交通主干道連通起來。溫盤村也于2018年徹底退出了貧困村行列,其中被社會各界廣泛點贊的“兩雞”產業——溫哥土雞和金瑞蛋雞,在扶貧“戰役”中功不可沒。 “雞先鋒”金瑞蛋雞場負責人石金力,以前是萍鋼的中層干部、老勞模,至今冶煉行業還保持著他的“石金力煉鐵法”。正因為石金力“爐前煉過鐵,山上會養雞”,數年前溫盤村委班子絞盡腦汁四處求賢,誠邀石金力回鄉創業,村委會以土地入股,石金力投入300余萬元,在溫盤村15組腰鼓沖廢棄采石場內,建起了面積2000余平方米、飼養蛋雞20萬余羽、日出雞蛋20萬枚的全自動化蛋雞養殖場。隨著規模不斷擴大,金瑞蛋雞養殖場已成為萍鄉市農業龍頭企業,自2018年開始每年給村里帶來了40萬元的村級集體收入。2020年中,石金力把二期工程擴大到青山鎮光輝村,那邊的規模更大,兩期蛋雞生產線若是一并開足馬力動起來,可以殺進全省蛋雞產業前三甲! 再說道溫哥土雞場負責人溫玉新。為進一步發揮貧困戶的自我創造力,近年來安源區積極采取“造血式扶貧”,聯合扶貧企業即溫玉新創建的溫哥農林開發公司,在全區貧困戶中推廣土雞養殖項目,采取“免費送雞苗+技術支持+保底回收”合作模式,給全區500余戶貧困戶發放了2萬只已做好防疫的生態土雞苗。溫玉新為貧困戶提供防疫、消毒、科學養殖等全方位指導,同時合作社與貧困戶簽訂《溫哥生態土雞回收合同》,貧困戶養殖達到六個月以上養殖周期后,按照健康成年生態土雞回收價25元每斤,生態土雞蛋回收價1.5元每枚統一回收。 去年疫情期間正好是溫哥土雞出欄旺季,溫玉新忙前跑后想方設法幫著貧困戶去賣雞。為進一步解決貧困戶銷售難題,安源區幫扶溫玉新合作社成立了慧農選扶貧電商平臺,組織回收人員回收貧困戶的溫哥土雞。掛點幫扶單位萍礦集團發動廣大干部職工積極進行幫扶,全員開展微信營銷,為貧困戶銷售1萬余只扶貧雞,養殖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兩雞”爭唱,村里經濟大改觀,貧困戶穩定增收,日子越過越如意。有了經濟支柱的溫盤村在上級政府支持下,開始加大投入拓寬村組道路、修建沿河風景線、完善學校環境、新建村級文化廣場和文化站所,一幅靚麗的鄉村圖景逐漸呈現。 撂荒地流轉變高產 溫盤有基本農田約500畝,2017年各地農民的基本農田集體流轉政策推行之后,溫盤村引進了承包菜地的能人大戶,專業種植廣東菜心,產銷勢頭良好。來自貴州安順的韋保林、韋小會兩兄弟都是帶著老婆孩子來到溫盤種菜,這個團隊15人,分工明確按勞取酬,平常工資可能每月五六千元,到了蔬菜產銷旺季,超過一萬元的月薪也會有。連普通的菜農工價都如此可觀,可之前呢? 新青福公路未開通前,溫盤村被橫亙的楊梅嶺阻礙,出行不易,迂回曲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為謀生,成批成批進入市區服務于各行各業,從而導致起碼有一半農田撂荒。當時村委班子果斷決定,抓緊把土地好好整理,嚴實修繕,實行高標準農田改造?纱謇镛r田500畝分屬于400多戶農民,這樣的重大改革實在難以推行。村兩委班子拍下胸脯,基本農田流轉勢在必行,時不我待,所有參與的農戶,從此每年12月30日到村里領取分紅,600元/畝的農田流轉費一分不少! 與村民的集體協議簽下來了,當時屬整個安源區農民基本農田集體流轉第一例。 溫盤的農田基礎條件好,田塊平整,改造達標,排灌新修,機耕路規整,電源到田頭,水源有保障,關鍵還是富硒土壤,有眼光的菜農承包種植菜心至今,蔬菜長勢良好,每月都會有幾萬的收入。安順的菜農如韋保林、韋小會兄弟,以前都是住在老區山嶺上,甚是貧困,通過這幾年走出大山勤勞致富,已經在城里買了房子,已經完全告別了貧困。 溫盤村把撂荒土地集體流轉,除了出租種植大棚蔬菜、廣東菜心300畝,還出租種植苗木花卉220畝,大片紅心柚、東方紅柚260畝,一個相當不起眼的山村,在脫貧攻堅、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成功做法,都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回饋了村級集體經濟,創造了扶貧就業崗位,幫扶了貧困戶,致富了帶頭人,一招活了步步贏,環環得利。 扶貧干部盡顯本色 心憂百姓日夜忙,一枝一葉總關情。去年,扶貧專干黃艷山與“一只三進村委的鴨子”的故事,一度成為美談。溫盤村有位老人名叫鄒云清,已年逾八十,是村里的貧困戶,老伴已去世。當鄒云清遺失了社?ǎS艷山請好汽車,扶上扶下,拉著她到銀行補辦;老人家自來水管斷裂,黃艷山帶著工具管件上門修好裝好;老人年歲已高手腳不利,黃艷山就經常性幫她家搞衛生,搞一次起碼忙一小時。老人過意不去,次次留吃飯,每每有感激,還硬塞過一壺茶油,都被黃艷山婉拒。于是老人年前做了準備,自己熏了一只五六斤重的大鴨,洗凈曬干,一定要送給黃艷山。黃艷山總是想方設法婉拒,于是這只鴨子被老人夾著進了三次村委的大門,卻始終未能“如愿”到位。 像黃艷山這類風格的同志近在身旁,放眼全國、全省、全市,更是大有人在。貧困戶鄒云清帶著發自肺腑、源自內心的感恩之情,拿著鴨子三進村委,還是未能“如愿”,哪怕她兩眼昏花、步履蹣跚,哪怕一而再、再而三,她也要找到這個共產黨人,也要將飽含心意的鴨子送到這個扶貧干部手上。但鴨子三進村委而不收,足見當地民風、干部作風。 溫盤村自從來了駐村工作隊,省國資委、江投集團、萍礦集團一直高度重視,歷任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每年多次到鄉村走訪慰問,考察調研,上戶下田,牽頭項目,規劃發展;安源區幫扶干部近百人,傾心幫扶貧困戶,干群關系魚水交融達到新高度,留下了不少感人的佳話,凝聚了無比強大的力量。扶貧工作是平凡而艱辛的,沒有閃爍的霓虹,沒有掌聲和鮮花,卻需要扶貧干部像燭火一樣,以自己的光和熱,點燃貧困家庭的希望之光,全身心地幫貧扶困,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穩扎穩打、奮發作為。 攜手力量各方點贊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黨建扶貧是第一要務,抓好宣傳,樹好典型,營造更好的扶貧助農氛圍,更應該是必修課和基本功。去年我寫過一篇稿子《攜手的力量》,說的是一個叫譚新國的農業圈好友,和溫盤村一個脫貧戶黃付蘭的故事,后來登在了《江西日報》井岡山副刊,獲各方點贊。 譚新國在東橋鄉下長大,創業的過程中摸索著辦起了禽類孵化場,至今已近20年,孵化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已于2016年成功跨入全國番鴨孵化合作社300強。可他不曾忘本,長期以來都保持了農業人的慈善和愛心,保持著良好傳統——每年都會捐獻一批禽苗去扶貧。通過我了解到駐村貧困戶現狀后,有次他特意叫我托運一批鴨苗給黃付蘭。 50歲的黃付蘭,當年從上栗長平鄉平基村嫁到青山溫盤來,日子還不錯,丈夫生龍活虎,拿得殺豬刀握得方向盤。誰知外出打工回家后,竟一病數年撒手人寰,剩下年邁多病的家婆,和一雙年少的兒子,家境沒落得一貧如洗。黨的脫貧攻堅“戰役”全面打響以來,溫盤村這片5.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熱鬧沸騰了起來。 黃付蘭家憑借多方匯聚的溫暖和愛心,出現了起色,走出了困局。整潔的瓷磚貼上了墻,客廳收拾得井井有條,菜地里豐富起來了,雞鴨舍用水泥磚頭砌好,防風實用又干爽,屋后挖了口小池塘,投放的魚苗會吃肯長,還方便了鴨和鵝去消暑嬉玩。更多熟悉的人,在為這個堅強不屈而勤奮努力的女人喝彩點贊,村里的紅榜,常會出現她的模樣。去年里,譚新國送了200只番鴨苗、20只野鴨苗,安源區送了20只土雞,加上她自己養的白鵝、麻鴨,按照種養殖產業扶持補貼兌現禽類20元/只,黃付蘭拿到上限5000元補助。年前番鴨上市,萍礦的各單位食堂、員工們積極消費扶貧,黃付蘭的鴨子賣斷了貨。她的大兒子鳳波也成年懂事,外出務工省吃儉用,為家里還著建房借款。小兒子鳳濤聰明伶俐,學習刻苦,在溫盤讀著初一,還可幫著黃付蘭管著兩歲多的侄子。 雖說一家老小很是操勞,但這苦難之家,“昔日屋漏夜雨徹骨寒,如今白墻彩瓦爐火旺”,希望和夢想,已不再遙遠,變得觸手可及。 又到一年春來時,振興鄉村闊步走。走向田間地頭,信步農舍作坊,雞鴨滿圈魚滿塘,柚花溢香河水歡。如此良辰美景,網紅打卡地,放眼鄉村還有很多很多。百姓致富連片抱團,產業發展齊頭并進,駐村干部的勤勞身影,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指揮強力推動,上下形成一股強大的中國力量。 今日的成就,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是一聲再出發的閃亮信號彈,讓我們邁開輕巧有力的步伐,深化布局規劃。鄉村振興,我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