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百年老企業萍礦集團,有一批老黨員、老戰士、老勞模,他們曾為國家、為企業作出過突出貢獻,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在喜迎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本平臺特開辟“數說100年•萍礦英雄譜”專欄,系列報道一批獲得國家紀念章的老戰士、老黨員以及老勞模等身上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紅色經典故事,再現他們的斗爭精神、革命精神、拼搏精神、工匠精神。 今天推出的是——革命伉儷共同詮釋共產黨人的深刻內涵 在萍礦集團有這樣一對離休革命伉儷,他們一心為公、一心為黨,為革命事業不懈努力奮斗終身,感召和影響了一批萍礦人。丈夫邱維范、妻子文巧分別于1946年、1961年入黨,分別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血與火的錘煉中,他們鑄就了堅毅的品格,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人對黨的忠誠和對信仰的堅守。如今,邱維范已離世,89歲高齡的文巧仍在發揮著黨員的余熱。 當兵就是為了干革命 1932年7月,文巧出生于湖南醴陵城關鎮一個貧困家庭。讀中學時,深受進步青年影響,她于1949年7月在學校參加了地下黨老師組織的進步青年培訓班。同年9月,她積極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被分配到45軍四野后勤部宣傳隊,成為一名宣傳員,當月就隨部隊參加了衡寶戰役。在戰士們進軍前,她隨宣傳隊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徒步前行,到前方給戰士們加油鼓勁,使戰士們士氣高漲、斗志高昂,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消滅了敵軍,解放了衡陽、廣西。 全國解放后,部隊派她到45軍醫學院校學習醫療護理,成績優異的她畢業后分配到45軍15預備醫院一連任班長。從此,她加班加點是常態,經常護理傷病員到深夜;清晨起床,她第一件事就是進病房查看傷病員,喂稀飯給他們吃,清洗繃帶等等,一天天就這樣忙碌著,深受傷病員喜愛,同時也得到領導的高度肯定,1952年就被提任為排級干部。同年,她調入中南軍區武漢151醫院第一門診部內科任護士長,更是鉚足了干勁,任勞任怨奔忙在為病人服務的路上。 “那時只有一個信念,當兵就是為了干革命,不管在哪個崗位,一定要好好干、干出名堂!闭f起這些,耄耋之年的文巧眼神變得無比堅毅。 革命伉儷攜手共筑夢 邱維范是1944年參加抗日戰爭的八路軍,大小戰斗參加了100余次,立下的戰功無數,因在錦州戰役中身體多處負傷,被鑒定為二級甲等傷殘。1952年3月,文巧與邱維范在部隊相識、相知、相戀,他的英雄事跡深深感染和影響著她,1954年,志同道合的他們結為幸福的革命伉儷。 因邱維范畢業于日本株式會社國高采煤專業,當時中南煤炭管理局急需采煤技術專業人才,他毅然放棄廣西省人事廳的優越工作,到萍鄉礦務局擔任一級技術員。1955年2月調入安源煤礦擔任副礦長。同年5月,為配合地方煤炭事業發展,讓丈夫安心煤礦工作,文巧從武漢151陸軍醫院轉業到萍鄉礦務局,在安源煤礦衛生所工作。 來到新的崗位,文巧繼續發揚部隊的優良作風,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經常積極主動到井下和工地送急救包、包扎傷員,從不懼怕危險;經常不計報酬加班加點到深夜,從無任何怨言;同時處處以身邊黨員、以丈夫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思想上積極進步,于1959年9月向黨組織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有段話是這樣寫的:“我認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先鋒隊,是最先進、最有組織、最有前途的政黨。我親眼目睹我國解放十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使我深深感受到黨的偉大,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在的一切。因此,在任何情況下,我都希望經受得起黨的考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必要時愿意為黨付出自己珍貴的生命!庇捎谒ぷ鞒钥嗫细,技術過硬,責任心又強,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好評,1961年,她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滄海橫流顯黨員本色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三年,是災荒之年,也是饑餓之年,1966年又開始了“文化大革命”,人們苦不堪言。滄海橫流中,文巧夫妻倆盡顯黨員本色,永葆初心、不屈不撓,一心為國分憂、為民造福。他們說,黨員的別名叫奉獻。 文巧所在的醫院時常會遇到礦工因工資低、子女多,導致看病時交不上醫藥費的情況,每當這時,文巧總是無償地、想盡辦法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1962年3月,邱維范擔任萍礦武裝部部長,當接到醫院電話:“你妻子在醫院生小孩,需要動手術,請你趕緊過來簽個字。”他匆匆趕往醫院簽完字后,顧不得家里還有3個小孩要照顧,就火速趕往宜春抗洪救災。半個月后回來,文巧沒有絲毫埋怨,她說,祖國需要時,肯定要將“大家”擺第一。按常規動了手術的產婦要休養70天左右,但文巧只休息25天就返回了工作崗位。 “文化大革命”中,文巧丈夫被打成“反革命”,蹲了監獄,文巧也被下放到王家源煤礦矸石山上撿塊煤,一家人受盡歧視、吃盡苦頭,但她仍一如既往地勤勉工作,每天早出晚歸,超額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被評為“五好”職工。要知道,在當時那個特殊年代,這對于他們全家來說,可是最高的評價與肯定。 1974年邱維范平反后,夫妻倆被分配到萍礦六六一廠工作,邱維范不久后擔任了廠長兼黨委書記,文巧在廠衛生所工作。盡管“文革”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一家歷盡艱難,但他們從沒忘記那份深藏于心底的家國情懷,處處以國家、企業、他人為重:那時職工工資較低,廠里每次加工資,夫妻倆都是把機會讓給一線職工,自己從來沒有加過一次;邱維范由于上腭缺損咀嚼困難,本來飯菜要另做,但他從不搞特殊化,和職工一樣排隊打飯吃;邱維范在患病期間,醫藥費可直報直銷,而且還有護理費,但當時萍鄉礦務局工資都發不出,為不給單位增加負擔,他醫藥費和護理費都沒報銷,后來甚至藥都不吃了;1978年,邱維范擔任英崗嶺礦務局局長時,還為萍鄉礦務局解決了600名困難職工家庭子女的就業問題,不少人至今仍對他心存感恩…… 這一對革命伉儷,就是用這種高尚的品格,感召和影響著身邊的一個個萍礦人。甚至離休也不離志,有一份熱,發一份光:積極參加支部各項活動,積極為大安里希望小學捐款,在2008洪災、汶川地震及2020年疫情發生時帶頭主動捐款……文巧說,這是一名老黨員應該做的。他們的孩子,雖然出生于干部家庭,但都過著最樸實平凡的生活,從沒依靠過父母這棵“大樹”,孩子們說,父母留給他們最大的精神財富就是:對黨忠誠,勤奮工作,全心全意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