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百年老企業萍礦集團,有一批老黨員、老戰士、老勞模,他們曾為國家、為企業作出過突出貢獻,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在喜迎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本平臺特開辟“數說100年•萍礦英雄譜”專欄,系列報道一批獲得國家紀念章的老戰士、老黨員以及老勞模等身上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紅色經典故事,再現他們的斗爭精神、革命精神、拼搏精神、工匠精神。 今天推出的是——楊和平:用不懈奮斗踐行安源精神 1978年到礦,1980年起連續9年被評為市、局勞動模范,1983年獲江西省青年突擊手光榮稱號,1985年5月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1月又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特等勞模,1987年被評為江西省勞動模范,1988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989年被江西省政府授予“突出貢獻的工人”光榮稱號,同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這一長串沉甸甸的成果,就是萍礦老勞模楊和平創造出來的。 1955年出生的楊和平,初到礦就進入了因“五百職工、五百好漢”名頭而威震百里礦區的安源煤礦回采一區,師從勞模師傅。從此,他出滿勤、干滿點,不計較時間、不計較報酬,用青春和汗水譜寫著奉獻之歌,3個月后就當上了采煤大工。1979年,他初露鋒芒,采杠子1484根,落煤13880噸,超計劃60%,奪得全區采煤選手賽第三名;1980年他采杠子1534根,奪得全區采煤選手賽第一名;1983年他采杠子1957根,獲得全礦采煤選手賽第一名;1984年他一舉突破2000根大關,榮獲采煤狀元稱號。這個“拼命三郎”,即使在老盤區頂板爛、壓力大、矸石多等困難生產條件下,他又因休養耽誤了46天的情況下,仍通過頑強奮斗一年采杠子1800根,完成了22個半月的工作量。 有一次,該區工作面因地質條件變化,上段出現了十幾米長的斷層,給生產造成了極大困難,區里決定組織力量突擊攻關。為盡快搬掉這些“攔路虎”,楊和平主動要求參加掘進突擊,每班架棚子6架以上,超計劃100%,提前完成掘進任務,解決了全區生產的燃眉之急。在礦上組織奪煤大戰時,他整整5個月沒回鄉下的家,直至年關將近,妻子找到礦上時,他也悄悄下井去上晚班。他有著一雙不同尋常的手,手指幾乎比一般人粗了一半,手上老繭特別多,像鐵耙似的根本并不攏。他就是用這雙手,10年4個月采煤近14萬噸,干了普通工人21年的工作量,有300多個星期天都是在井下度過,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融入血脈中的安源精神。1988年他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后,經常要外出開會、考察,他更珍惜時間了,每次外出就把行李放進工作地點,下班后洗完澡直奔車站,只為了爭分奪秒采煤。 扎根井下一線近30年,一個10斤裝的大水壺成了楊和平上班的標配。一個班下來他需要補充10斤飲水,可想而知在井下流過的汗有多少。工人們稱贊他是“迷于礦山的一顆鉚釘,注入煤海的一桿鋼錨”。很多人不明白他為什么要這么拼命干?動力來自何方?其實,他不僅深受勞模師傅的影響,他的父親楊繼烈,是解放后安源煤礦復礦建設的第一代礦工,一位鐵骨錚錚的老區長、連續多年的局級先進生產者,總是教育兒子“要有礦工遠大的抱負和胸懷”,偉大的勞模精神和安源精神,在安源這片紅土地上代代相傳、開花結果,讓百里礦區“星光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