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獻記載,西晉時吳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而想到故鄉的莼羹、鱸魚魚會,說:“人生貴得適志耳,何能羈宦數 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張翰可謂善于享受生活的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品嘗、享受豐碩成果的時候,常言道:民以食為天。由此而憶起了往昔中秋的果品。
吃過晚飯,我們來到門外小坪里賞月,月還藏在東邊的山坳里,月華光芒四射,卻不肯輕易露出團圓的臉龐,秋蟲唧唧叫著,中秋的夜格外幽靜。母親搬來小方桌,給每人泡了杯芝麻豆子茶,再端上中秋果品,大碟盛著藕片、涼薯片,小碟的有南瓜籽、梧桐籽、爆米花、葵花籽、冷飯米,還有只切成7等份的大中秋餅。我們每人先拈一砣餅,其它果品可以自由吃。
月華閃過,山脊上漸漸露出月亮來,她如美人的臉,那樣的白凈,又遲遲不肯全暴露出來,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所為“半遮面”,就是那巨大的樟樹“掛住了”月亮,疏影橫斜,把月光弄得支離破碎,更使月兒顯得愁緒滿腹的。我們一邊賞月,一邊吃果品。母親給我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說月中的陰影就是嫦娥抱著玉兔站在廣寒宮旁在俯視人寰,我們越看越像。吃著吃著,這些果品的故事也就從腦中迸出來了。
藕脆而甜,吃一口,滿口的絲。我喜歡去藕塘邊玩,還在老遠就能聞到荷葉的清香,近看時,塘里擎著密密麻麻的綠傘,有幾朵紅的、白的蓮花開在叢中,美麗極了。里面有青蛙咯咯叫著,跳起來吃蟲。荷蓋上有絨毛,潑水上去,就滾成了一顆顆珍珠,不會濕葉。到了秋冬季節,荷葉枯黃了,農民們開始翻藕了,他們拔掉葉子,從污泥中摳出藕來,洗凈放在筐里,我見這藕如同小孩子潔白而胖的腿。這時我們每人頭上頂一片荷葉,扮八路軍戰士,排好隊雄赳赳、氣昂昂沿著荷塘走,常常因礙手礙腳而遭人搶白。
涼薯水泱泱的,咬一口,滿口生津。在春天里,我們播下了種子,種子發了芽、長了苗,在春風中招展,我們插下了立子。苗瘋長,就會影響涼薯成長,于是要掐枝。天熱干旱要潑水。淋別的菜我的積極性不高,在無大人的監督時,往往潑濕一下土表示一下意思算了。而淋涼薯則不同,要潑得透透的,水從土里流出來才完工,因為我知道,涼薯吸收的水分越豐富,才越加甘甜水嫩。梧桐籽是從小河邊拾來的,南瓜籽、葵花籽、玉米籽、黃豆、芝麻都有我們辛勤的汗水,其實我們所品嘗的是春種秋收哦。前些年我與湘潭的甥女外交談,我說要告訴她中秋賞月的方法,而后一直未說,大概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