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安源工人報》的結緣,是很自然親切的。
上世紀80年代中期,16歲不到的我頂替父親作為井下一線掘進工參加工作,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經過傳達室時,自然而然拿起一份《萍礦工人報》(《安源工人報》前身)。那時是工會和個人各出半價每人訂閱一份《萍礦工人報》。那份報紙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戶。那時最喜歡的是第三版文學副刊——《安源山》,那里有詩歌、散文、書法、攝影作品等。
二哥周流輝當兵復員回家,在部隊就有投稿經歷的他,也經常在《萍礦工人報》投稿,還不時拿著稿費單在我面前“顯擺”,說什么不怕我文化比他高,就是不能把文字變成錢。他打開了我的另一扇窗。在他的激將下,我也試著拿起筆,開始了在《萍礦工人報》發表“豆腐塊”的歷程。最先發表的是講述我下井心路歷程的《我驕傲,我是礦工》,看著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滿足愉悅感充盈了內心。
在我的人生中,那是一個純凈如水、激情滿懷的年代,有共同愛好的筆友經常在一起交流,大家心靈相通。管我們的“頭”是礦上負責宣傳的姚紀豐科長,月度、年度上稿量經常排在我前面的有錢勤根、劉勛、羅友明、潘建林、巫聲鵬等一批人,還有我二哥。他們都是我的兄長和最初的師長,也是我學習和努力想超越的對象。從一名報紙的讀者、作者變為通訊員、特約記者,在不斷向他們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思維開始變得更加成熟、多樣而不停變換。隨著角色不停切換,我總是從細微之處找變化,從細微變化中發現規律;從相同的地方找不同,從不同之處找相同;從不同的位置、側面看同一件事,從相同的位置看不同的事物;抓問題、抓矛盾;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小見大、以舊見新、虛中覓實;注重提煉主題的高度、尋找最佳的角度、增加廣度和深度,我努力提升自己。
在新世紀初,我成功應聘報社記者,如愿以償進入報社大家庭。在一年的社會新聞記者生涯中,我從“掃街”開始,走遍了城區的各個角落,練就了一雙停不下的腿和時刻準備出發、永遠在路上、不斷尋求突破的心。奔赴新泉理發店里由愛生恨的爆炸現場,親歷高坑埠一字街兩魚販爭搶生意持刀兇殺案,采訪高坑火車村勇救跌落公共廁所兒童的袁姨,走進精神病院開展精神病調查……市井生活,不一而足,我努力在平淡中發現不凡,在不凡中尋找平凡,在蕓蕓眾生中捕捉世間的一點點光亮。那時的夢想是在國外戰火紛飛、槍林彈雨中成為戰地記者;或臥底在毒梟身旁,寫出爆炸性的獨家新聞;或深入到殯葬師世界,體驗一把心驚肉跳。
走進報社,才深知她的歷史,我像走進了一座殿堂!栋苍囱肥兹沃骶幚钋髮嵶鳛槲尹h早期的政治理論工作者,與中共黨史、工運史、共青團史緊密相關。1931年2月7日,28歲的他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秘密活埋于龍華警備司令部空場內,與柔石、胡也頻、殷夫、馮鏗一道并稱為左聯五烈士。接替李求實的賀昌能文能武,是我黨早期的革命活動家、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卓越領導人,年僅21歲就當選為中央委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和蘇區中央局機關被迫實行戰略轉移。主力紅軍出發前,中央決定賀昌與項英、陳毅、鄧子恢等人留守中央蘇區,賀昌留在贛南堅持游擊戰爭。1935年3月,29歲的賀昌在會昌戰斗中負傷,為了不被敵人俘虜,他把最后一顆子彈射進自己的胸膛,壯烈犧牲。他們為了信仰百折不撓,甚至不惜付出自己年輕生命的故事永遠激蕩著我的心。
一年后,因工作需要,我轉為一版編輯。對于非專業出身的我來說,這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如果說記者是一線的戰士,編輯就像是足球隊的守門員,一方面以質疑一切的精神,防止隊友不小心將球踢進自家球門,同時還要努力在為數不多的稿件中去偽存真、點石成金,雕琢出受眾認可的作品。版面語言、美感、韻律、節奏,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平臺的優勢可以將自己所學所悟直接付諸于實施;新聞策劃、版面策劃、團隊作戰,每一點收獲都讓我欣喜。主動介入新聞,從旁觀到走入其中,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最可感謝的是時任社長劉星明提供的寬松工作環境,可以讓我盡情發揮。特別敬佩我的領路人,不喜空談、內秀儒雅的孔湘萍老師的深厚“內”功和謙卑為人,是我難以逾越的一座山。還有胡觀瀾、廖湘霆、梁金城、郭山夫、魏向文、陳布侖、劉治全、袁鵬、賈志明、李雪姣、范厚榮等各位老師“武功高強”的不同招式,讓我如蜜蜂一般,在報社的花海里貪婪吸蜜。那是我職場生涯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在報社工作兩年后,我應聘進入萍礦集團黨委辦公室任秘書,在嚴謹刻板的公文“海洋”里時常也會想起報社的美好幸福時光。
微博、頭條、抖音、快手、B站、知乎……傳播平臺眼花瞭亂,跨界、弦技、七秒定律、混剪、爆點……手段花樣翻新,視頻化、碎片化、社交化、移動化、娛樂化……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記錄者和傳播者,信息傳播完全充分競爭,一個時代結束了。在離開報社15年后,我以報恩之心再一次回到了報社,先后任總編輯、社長、書記。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傳統媒體轉型發展勢在必行,在組織和領導的支持下,我們主動適應主流媒體挺進主戰場的大趨勢,整合萍礦電視臺,試水安源工人報抖音號,推進新聞視頻化;對接中宣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和省委宣傳部傳媒監管處,開通“安源工人報”學習強國號,成為全市最先開通學習強國號的媒體;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形成了報、網、微、端、屏全媒體矩陣;大力開拓文化市場、發展廣告傳媒業務,努力改變傳統媒體輸出方式和盈利模式。我盡力了!
2022年元月,我告別了江西安源工人報社。人可以輕松離開,可心會這么簡單輕松嗎?淚水已沸騰了我的雙眼。我不能想象,如果沒有《安源工人報》,我現在會在哪里?你早已融入我的生命之中。你是我的搖籃、我的殿堂!我相信,歷百年風雨激蕩而生生不息,如今站上新起點,會是報社再一次的出發,迎來又一次的風華正芳!
致敬我的搖籃、我的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