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劉少奇同志題寫報頭的《萍礦工人報》,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影響深遠。
采訪從安源走出去的共和國將軍吳烈
《萍礦工人報》的記者,不僅采訪普通老百姓、企業干部職工,黨和國家領導人、共和國將軍都曾是他們的采訪對象。
在我的記者生涯中,有一次讓我永遠難以忘懷的采訪。這次采訪,我看到我們黨在抓改革、抓經濟的同時,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的戰略眼光和英明決策。幾十年后的今天,仍是那么有針對性,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黨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當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中國出現前所未有的改革和發展相互促進的生動局面。在此大背景下,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一個多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啟立在教育部副部長彭佩云、國務院副秘書長艾知生、江西省委書記許勤陪同下,風塵仆仆從寧岡驅車來萍鄉考察、調研教育改革情況。
1984年12月1日一大早,萍礦工人報社編輯部編前會上,幾名年輕記者聽到這一消息,頓時興奮起來?墒菆笊鐩]有接到市委宣傳部的采訪任務通知。社長和總編一陣猶豫。我站起來說:“新聞記者發現新聞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這是職責所在,義不容辭!”
在福建為對臺《海峽之聲》在車上趕稿
于是,在報社安排下,我和攝影記者立即趕到胡啟立一行即將下榻的萍鄉賓館。當時萍鄉賓館早已里三層、外三層被保安圍起來。這是萍鄉幾十年來接待的最高級別的領導。省委、市委接待組人員反復叮囑記者只能遠遠觀看,決不能跨過警戒線,更不要靠近。我們和萍鄉日報社、萍鄉電視臺、市廣播電臺的記者站在警戒線外,翹首以望。
身著便裝的警察手執對講機,不停地與考察組車隊聯系,“車隊已出蓮花……”“已過高步嶺……”
直至中午時分,大家已饑腸轆轆。賓館外看熱鬧的群眾早已離開。下午一點多了,大家還沒吃午飯,賓館內的記者們也熬不住了,都慢慢撤退了,只有市電視臺一名記者和我挎著照相機固執地留下來,在警戒線外苦苦守候。
一直等到三點多,一輛當時在萍鄉還未見過的喀斯特轎車開進賓館,緩緩停在了灰色的小樓前,F場迎候的地方官員趕快迎上前。人潮涌動中,我也顧不了那么多,鉆過警戒線,跟隨領導們一同進入了小樓。坐在貴賓接待室里,當時我心里忐忑不安像打鼓一樣,只擔心被攆走。
約摸過了十來分鐘,胡啟立腳穿登山鞋,身著筆挺的中山服,一臉笑容地走進接待室,微微舉起右手跟大家打招呼。頓時,我也不知道從哪里來的勇氣,舉起照相機對著他“咔嚓”一聲按下了快門,一個閃光打了過去。全場頓時都驚呆了,人人都看著我。我的心臟猛一下提到了喉嚨口。這時,胡啟立轉過臉向我微笑著點點頭。我一顆懸著的心瞬間掉了下來。胡啟立與圍成一圈的每個人親切握手。到我面前時,他將手伸給了我,說著:“謝謝你,謝謝你,辛苦了!”我一陣狂喜、一陣激動,使勁地向他點頭致謝,接著又拍了幾張照片。
接下來胡啟立與大家座談交流。他說:“經過市區看到一幅橫幅寫著‘群眾集資辦學’,我特別感興趣!甭牭绞形I導匯報上埠鄉群眾集資100萬元辦學時,他連聲說:“好,好。這是個正確方向。”
采訪從老山前線下來的全國戰斗英雄
胡啟立不停地詢問萍鄉工業、農業、市場供應、職業教育等情況。他指出:“經濟高潮必然帶來文化教育的高潮,抓經濟一定要抓教育。”“生產力發展到什么水平,需要什么人才,這很重要。”我的手、腦并用,飛快地記錄著,腦子簡直成了錄音機,把他的講話全都記了下來。還在采訪過程中,我的新聞稿就已經在腦子里形成,引題、主題、副題全都想好了。
這一次,我第一時間采訪到重大獨家新聞,并第一時間刊登在《萍礦工人報》頭版頭條,這讓我高興得不得了。社長、總編也夸獎我,報社的同仁們也感同身受,個個都很興奮。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最新精神通過我們《萍礦工人報》傳到了千家萬戶,報社決定給予我重獎。
每當談到這次不讓采訪的新聞采訪,我都有著無限感慨。我認為,新聞記者一定要有鉆勁和韌性,時刻牢記自己的神圣使命,對好新聞要“不達目的誓不休”。要勇于站在時代潮頭,棄惡揚善,引導輿論,為民鼓與呼。
浪擊三千里,記者最風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