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11點,離地震發生已經過了33個小時。
這個時候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宿舍已經熄燈,但知行五樓七層的學生們仍然三三兩兩地聚集在走廊里,談論著汶川地震災情。盡管他們離災區很遠,然而地震帶來緊張氣氛卻能從同學們不安的臉上隱約得見。其中,家在震區的學生表現得最為焦慮。
“大災后產生‘不愉快的心情’是正常現象!北本⿴煼洞髮W心理咨詢中心的石林老師說,人們只要采取正確的方式,就不會讓這種心情產生更糟的影響。
“我姑姑家在都江堰,電話打不通,發短信也沒有回,急死了!”身在外地的丟丟在地震發生24小時候后,仍然無法聯系到家人,心急如焚。在北京讀大學的夏同學在地震后“忽然反應過來表妹在都江堰念書,差點兒昏過去!笔纸榻B,家人受到地震沖擊的人和至今仍未和家人取得聯系的人,最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最為常見的表現是焦慮。
5月12日下午4點,吳浪終于和在重慶的父親接通了電話,他心里的石頭頓時落了地。然而新聞里不斷上升的傷亡數字、驚魂未定的老鄉們向他描述地震的情景都讓吳浪感覺“郁悶,簡直太郁悶了!”
像吳浪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的家人雖然在這次地震中沒有受到沖擊,但由于地震和家鄉有直接的聯系,也有可能產生恐慌、情緒不穩定的情況。
家在廣元的棲枝得知家人安然無恙后,仍然守在電視機前,“看了一宿電視”!翱吹侥菆雒,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啊,看到成都街頭獻血的鏡頭,我真想沖過去,用我的血去救助我的家人!”
另外,遠在異鄉的人們由于無法及時趕回家鄉,還可能加深他們的無力感和無助感。家在成都的王小姐說:“這時候真希望自己和家鄉人民站在一起啊,同獻血,同出力,也上災區幫忙去。哎,可是離的這么遠。真難受!”
石林認為,大災過后產生種種不良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了”,但是人們需要以正確的方式對待這種情緒。石林介紹,災后不良情緒具體表現為焦慮、恐慌、抑郁、緊張,嚴重的也會影響到飲食及睡眠。
她認為產生不良情緒之后,最需要做的是“傾訴”以及“建立對他人的信任感”。
石林說,人們可以采取三種方式來排解各種不良情緒。第一種方式是和朋友交流,“把不好的心情說出來”,最好的交流對象是和自己有同樣經歷的同學,這樣“可以讓他感覺自己并不孤獨”;第二種方式是主動和親人交流,和友情一樣,來自親人的安慰也將有助于人們走出心理困境;而對于不善交流的人,石林則建議他們應該主動地尋求專業的幫助,其中最便捷的辦法就是撥打心理咨詢熱線。
據了解,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已成立專門小組以幫助解決人們在災后出現的不良情緒。一部專門為這次震災準備的心理咨詢熱線將在近幾天開通,熱線將幫助人們走出災后的心理困境。
北京師范大學的四川籍學生則收到了來自心理咨詢中心的慰問短信,一項“團體心理干預”將在他們中展開。這項活動將通過團體交流、游戲等方式消除學生災后的緊張情緒,增強他們對他人的信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