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官兵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上全力搜救
5月17日中午即地震后的第五天,記者隨綿陽運管處大客車前往這次地震重災區北川。從綿陽到北川,有75公里,穿過同是災區的安縣。
隨著汽車穿過綿陽市區、市區人行道及廣場,可以看見到處是簡易的,甚至是簡陋的帳篷。據綿陽運管處李書記介紹,綿陽城區90%的建筑都受到了影響,不能居住,運管處的辦公樓也開裂了,但他們還是要正常工作。從地震發生后,他們就成立了運輸指揮部,24小時調度搶險車輛。
隨著汽車進入安縣,兩旁的房屋倒塌現象越來越多,大多數房屋成了廢墟。一路上,長龍般的一隊隊軍車正在候命。在進北川的路口,交警攔下了汽車。打開車門后,交警讓一批急需回北川的群眾上車。后來才知道,凡通往北川的車輛,只要坐得下,都必須帶進北川的群眾。據了解,成都不少的士為了支援災區人民,不跑出租,掛上紅絲帶,免費送回家尋親的群眾。
在客車上,記者采訪了剛上車的群眾,這對夫妻心情沉重地告訴記者,他們是北川白石鄉的村民,丈夫叫楊光文,妻子叫羅成秀,他倆兩個月前到溫州打工。12日地震發生后,他們趕緊給家里打電話,失去了聯系。他們非常著急,當即到火車站買票,第二天下午才上火車,坐了三天的火車,風塵仆仆,忐忑不安,提心吊膽于16日到成都。今天才到綿陽,家里有三個老人,兩個年幼的孩子,現在是生死未卜。旁邊一男孩,十九歲,是他們的侄子,也是與家人失去聯系,從得到消息后,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記者還注意到一名男子提著錢紙香火,他告訴記者,他只有兄弟倆,自己在綿陽,哥哥在北川,地震時已經遇難,尸體也沒有找到,現在他是去祭奠哥哥的。客車上還有不少人戴著口罩,讓人感覺到北川重災區的壓抑氣氛。
從車窗看外面,高大的山嶺上存留著至少是滑坡的痕跡,巨大的山石滾到了路邊,橋斷了,一輛豪華小轎車成了餃子丟棄在路邊。從山腳下經過,可看到路面被清理的痕跡,顯然是地震后經搶修開通的,看看旁邊陡峭的高山,隨時都有巨石滾下和山體滑坡的危險。兩旁的房屋都成了廢墟。車行75公里后,來到一狹長的山坡,兩邊是數百米的高山,處處是滑過坡的痕跡,前面就是北川縣了。北川縣城地處一四面環山的低洼山溝里,四周的山海拔500至1000米,均緊鄰縣城,縣城與外界的聯系主要靠一條翻山的二級公路,我們到北川走的就是這條路。據了解,北川是本次地震中傷亡最重的地區之一,整個縣城大約80%的房屋倒塌,1.3萬人的縣城只有4000人逃出。
道路右邊是軍車和許多搶險救災運送物資的車輛,來自不同的省和地區。因為車太多,道路擁擠,路不能行,于是車上的人
紛紛下了車。同行的人看到外面大多數人都戴了口罩,前面不遠處冒煙,除了汽車聲,沒有任何說話的聲音,一股恐懼感涌上來。車上有人還沒有下車就說,還是回去吧。記者提著相機,隨著人流迅速下了車。路上灰塵飛揚。不少當地群眾提著東西匆匆趕路,離開北川。但更多的是消防兵、解放軍、武警等。左邊樹林中上百名穿桔黃色服裝的消防人員正燒著什么。再下一點,就是十多個帳篷的軍營,旁邊就是坍塌的建筑。這些軍營是黑龍江消防支隊的,共七個地區的隊伍,有一隊消防戰士戴著口罩全副武裝整裝待發,有的消防戰士正在用塑料壺里的水沖澡。消防隊長正吃方便面,他告訴記者,他們15日到的,來了212人,正在分批展開救援工作。兩名隨軍記者正在帳篷邊用手提電腦發稿,他們以為記者是當地人,問哪里有網絡可以發稿子。
再往前走,就到了進入北川的收費站——任家坪收費站。收費站依然挺立,但已 經只是擺設了。道路兩旁是平川,川間到處是綠色的軍營帳篷、軍車、大型的起吊設備,隨著車輛的通過,塵土飛揚。路上到處是救援人員、逃難的群眾,而記者發現,除了這些人外,最多的就是記者,到處是提著相機、攝像機,掮著攝像制備的人,有中央臺記者,有省級報記者,記者看到一輛CCTV-9的采訪車,一名 老外記者正在打電話。
一個上坡處,人特別多,記者心里一動,這里似乎是個學校,是不是這次地震死了上千學生的北川中學?趕緊上去一看,掛著“四川省北川中學”校牌的學校內已經成了搶救人員的駐扎地和防疫藥品發放地。教學樓的坍塌處成了一片廢墟,四架大型起吊車垂下長長的鋼索,幾十名消防人員正在用鎬,用鏟,用釬小心地清理廢墟上的混凝土塊,就是在這個廢墟下面,還有近千名學生被埋在下面。消防救援人員旁是一群著裝印有“四川一建”字樣的青年在清理廢墟上的混凝土塊,他們告訴記者,他們是今天上午到的,已經是第二批救援者了。目前這里救援的希望很小。記者在現場聞到了尸臭。廢墟上到處是學生的課本、作業本、零散的鞋。有一名母親不斷在廢墟的課本、作業本上翻找,嘴里木木地念道,孩子啊,你也不給媽媽留下一點什么。在這片石礫旁,有一堆清理挖掘時找到的學生的物品,有好幾個手機,一個粉紅色的看上去顯然是女孩子的,一本嶄新的《現代漢語詞典》、手表、計算器等,可這些學生卻永遠埋在了地下。而這片廢墟瓦礫前一點的舊教學樓,只是震裂了。后來記者采訪一名死難學生的家長時,家長說,你看,老教學樓沒有倒,倒的是新教學樓。據記者了解,這座坍塌的教學樓將建一地震教育基地。
記者采訪了一名當地居民,他木然地坐在凳上,他14歲的兒子就是在七層高的新教學樓里被埋的。據介紹,教學樓在坍塌后,只有一層樓高,學生全部被壓在里面。他的鄰居的孩子也在這教學樓里死亡,F在他也不想離開家里,但人們告訴他,應該馬上離開北川,到綿陽去,到更安全的地方去。但他不想走。
下午三點左右,記者聽說縣城發現了被埋的活者,準備去采訪。這時大批人員涌上來,其中七八名救援人員用擔架抬一女子飛速跑,跑到二炮野戰醫院帳篷進行搶救,記者現場采訪了那女人的弟弟,原來這女人叫李應霞,30多歲,她丈夫是縣運輸公司的,地震中死亡。但她天天守在丈夫被埋的現場。剛才接到上面水壩透水,有垮堤可能,要緊急撤離的消息。于是人們飛跑,她也跑,因為身體太虛,造成休克。
隨后,記者看到大量人員過來,顯然正在撤離縣城現場。記者后來了解到,當時在北川救援的人員突然接到對講機傳來緊急撤退的命令,命令中稱直升機發現北川縣城后側山頂上的茶坪水庫出現裂縫,可以引發決堤。瞬間,在武警與警察的安排下,上萬人的救援大軍急速撤離,隊伍迅速撤向高地。最后決堤沒有發生,第二天就傳來萍鄉消防在北川縣城救出一名人員的消息。但隨著水壩的水位增高,隨時都會對北川的救援人員形成危險。
在街頭,記者看到一名女人暈倒在三輪車上,有人掐她的人中,有人正在打電話求救。據說她剛從外面回來,知道家里不少人遇難,當即暈倒。旁邊一名女人看到記者采訪,就講起了自己的情況,說家里死了好幾個人,說著說著淚流滿面。
在半道,防疫人員已經設置消毒關卡,在地上鋪上棕墊,將消毒液倒在上面,兩旁兩臺小型機電噴霧器,過往行人都在棕墊上踩,噴霧消毒對著行人的腳,防止瘟疫的發生和傳播。
記者在路上遇到兩名江蘇電視臺記者,滿臉灰塵,他告訴記者,他們13號就到了現場,已經發回了很多有價值的報道。他們在幾個災區跑,頭發上滿是灰塵,臉上污黑,提著攝像機,雖略顯疲憊,但還是得在這里呆。這天晚上,他們就住在北川中學旁的帳篷里。他們告訴一新入門的記者:這世界上沒有哪個新聞值得你去用生命采訪,但他們卻一直在冒著生命危險采訪。
就在記者離開的當晚凌晨,江油縣發生了6.0級余震。20日,多處又發生余震。記者雖然回來了,但心還在北川,還在綿陽,還在關注著那邊每一個動態和消息。祝愿災區人民平安,祝愿北川人民平安,祝福搶險救援的人們平安,祝福我們的國家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