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加大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和選任鄉鎮領導干部力度”。對此,我完全贊同。同時,我還要大聲疾呼:停止從應屆大學生中招考國家公務員。
眾所周知,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胡總書記是在西部基層領導崗位上調團中央任職的,溫總理也是從西部野外地質隊一步步干出來的。習近平、李克強分別當過陜西和安徽貧困鄉村的大隊書記。而且,那是真當實干,當時身份就是泥腿子農民,他們在基層工作時,并不是作為“后備干部”下去鍛煉。
而我們現在的干部,有許多是“空降”的。如派招考進入機關的應屆畢業生到基層鍛煉1~2年(并不是進機關的大學應屆生人人都去,能夠提拔的才送下去“鍛煉”),派在機關工作有一定級別的干部到邊遠地區鍛煉幾年。這種拿著豐厚補貼的“下基層”,有著非常明確的回機關升職的允諾和預期,有的是去時已經升好了級別。所以,他們都有被培養的優越心理和相應關照,遇人遇事就大可超脫些,不必真正投入、糾纏上矛盾。鍛煉之后,或回原機關升職,或到其他大機關工作,由此,一步跨入后備干部的提拔隊伍,成為不斷受重用的重要“資本”。
這樣的基層工作經驗有明顯的缺憾,弄不好就是走走過場,讓任職履歷好看一點。我認為,公務員隊伍應該真正做到從基層選拔干部,一是從真正的村官、鄉官中提拔優秀干部進入國家機關;二是從基層縣市機關干部中選拔優秀者,到上一行政級別機關任職,保證上級機關有一定比例的公務員來自下級機關,來自基層;三是面向全社會各行業基層單位選拔優秀人才,使之進入機關公務員行列。公務員招考應面向全社會,特別是向全社會各行業具有真正基層單位工作經驗的人員開放。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應屆生把自己的命運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先把自己的謀生本領鍛煉好,先與社會在一起,與基層在一起,與百姓在一起,了解社會之后再管理社會。
從某種意義上講,應屆大學畢業生在“社會功用”上只是半成品,只有在各基層單位就業、謀生有所歷練后,才是成品,才具備社會領導管理資格。要想施展公務員為社會服務的志向,就要先從謀好自己的人生開始,從基層工作做起,從基層工作中真刀真槍地“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