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11月5日),廣東省2010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公布。高考政策“大換臉”的消息才剛出,昨天就在中學老師、學生及其家長中引起了熱烈討論。有學生說高考科目從9科減到6科,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但也有學校校長表示,學生學習的內容并沒有減少,新方案也只是“換湯不換藥”,學生負擔同樣重。
支持方
最后一年能專心備考
對于新方案,不少學生和家長都表示支持,“高考期間,考查科目從9門減為6門”成為支持方強烈擁護新方案的重要原因。
“以前高考三天考9科,聽師兄師姐們說要如何復習時,心都慌了。”廣州市第七中學高二學生小潘說,“現在取消了X科考試,考試科目減少了,考試時間也變為2天,起碼心里感覺舒服很多!贝送,他還表示,由于綜合科只考對應的類別科目,其他科目提前在“學業水平考試”中,無形中也減輕了復習的負擔!耙驗,如果夠努力,高二就能把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全部考完。那么到了高三,就可以全力以赴,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最后的6門應考科目上。”
記者發現,對新方案的支持聲普遍存在于學生中,尤其是興趣上已經存在“偏科”的學生更是“雙手雙腳”贊成。
質疑方
X科的選拔優勢沒了
廣州市育才中學高二的小葉坦言,自己選考文科是因為在政治科方面占優勢,但歷史和地理科目成績都不高;相反,她的生物科成績也不錯!白鳛槲目粕,我的理科成績是我的一個優勢,可以在文科基礎中占先;但現在高考一換臉,不僅這一方面的優勢沒有了,就連我的政治優勢也突出不來。”
據了解,和小葉有相同憂慮的同學也不在少數,大文大理的“大刀切”,使這些學生在某一學科的原有優勢“失守失攻”,令他們對新高考感到“失望”。
廣州市第89中學的校長彭建平告訴記者:“高考的科目雖然減少,但是學生在高中三年所必需學習的知識量并沒有減少,新方案也只是‘換湯不換藥’!
高校聲音
改革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
廣東高考再次面臨變革,雖然在中學中對改革新動向褒貶不一,但記者昨天采訪廣東一些高校招生辦有關負責人時發現,大部分高校對新政都表示歡迎,認為這樣的改革不僅對學生更公平,而且將更有利高校對人才的科學選拔。
“新方案遵循公平公正選拔考生的原則,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全面理解與掌握,又考慮了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的問題,可以說,是在這兩者間找到了較好的平衡點,同時也有利于高校在錄取時更全面地了解和選拔考生!比A工招生辦負責人表示,事實上,從全國范圍來看,高考制度都是在不斷的改革和完善之中。廣東的這次調整,是在總結了以前改革的經驗、參考其他省市的做法,并結合自身的情況,經反復研討論證才出臺的。從總體上看,新方案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指導思想,可操作性較強,預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專家點評
公平得到增加負擔未必減輕水平 考試提前應試痕跡更顯
前日,記者就高考改革新方案采訪了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高凌飚。提及新方案中涉及的考試科目從9科減少到6科,高凌飚覺得這并不會減輕考生的壓力,“其他3科又不是不用學,只不過是放在學業水平考試中考核而已,學生并不能因此而‘松擔’。”
此外,高教授也表示在2010年就實行這種新政策會太過匆忙。他舉政治科為例,按照目前的教學計劃,政治科的4個必修模塊必須到高二下學期才結束教學!斑@就意味著現讀高二的學生根本就無法在明年年初進行第一次學業考試,即使要考,也無法全面細致地復習以前的知識!
至于新方案中取消X科,高凌飚則認為這是一種“無奈的必然”。他坦言,X科確實存在“分數不等值”現象,但這個弊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解決!皬V東采取的是回避的方法,認為何種方案都無法達到100%合理,于是重回歸‘大文大理’時代!钡J為這樣即使增加了“學業水平考試”的“大文大理”也同樣存在弊端,“學生的選擇性減少了,但負擔卻并沒有減輕。因為原來‘深學’的只有一個X科,但現在考完‘學業水平’后,學生必須對‘綜合科’的3個學科都進行‘深學’,而且都是同一類別,實質上與過去的文理截然劃分并無區別。”
“無論哪種高考方案都與學生的學業負擔無必然的聯系。從新的高考方案來看,取消了X科,就更大程度上體現了公平性!痹撝魅握f,以往由于學生對X科的選擇各不相同,而出題者又很難把X科的難度控制一致,無論選哪一科,都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就造成選了題目簡單的那一科的學生就“賺”了,題目稍難的那一科的學生感覺就“虧”了!敖鼛啄陙,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F在不但取消了X科,還把文科基礎、理科基礎變成文科綜合、理科綜合,這樣就等于文科學生與文科學生比,理科學生與理科學生比,這樣比較科學!
此外,對于新方案增加的學業水平考試,且成績與高校錄取掛鉤的內容,該主任認為這個水平考試將會對備戰六月高考產生一定影響!耙驗閷W業考試的時間估計定在每年的1月份,也就是說高二第一學期結束就得考試了,把以往三年的學習內容壓縮在一年半內學完,老師的授課進程有點趕,周末補課說不定愈演愈烈;而且考試完了剩下一年半的時間,除了積極備戰高考外還能用來干什么呢?!”他說,“因此,最終的結果會是應試教育痕跡或更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