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編輯部,16日公布了2006年中國出現頻率最多、覆蓋面最廣的十大語文差錯。
十大差錯分別是:
將“像”錯為“象”,這在電視字幕中出現最多;
將丙戌年的“戌”字,錯成“戍”字,這在大量的臺歷、掛歷中出現;
將神舟六號的“舟”字,錯成“州”字,眾多報刊雜志和電視寫錯;
“即”字與“既”字用錯,如“既來之”錯為“即來之”,圖書出版物中出現不少這樣的混淆;
街頭招牌中常見的繁體字錯誤是:美發。如:‘美容美發中心’。濫用繁體字不合用字規范;即使用繁體字,‘美髮’也不能寫作‘美發’!l’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頭髮’的‘髮’。兩字均簡化為‘發’,但音、義并不相同;
在常用文體中,將“啟事”寫成“啟示”;
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將“密”字錯為“蜜”字;
在標點符號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時喜歡在信封上將“收”字,用括號括起來,而括號是用來標明注釋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則是錯的;
圓明園是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搶掠并燒毀的,但在眾多的地方將其錯稱為“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而八國聯軍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
孟子的“食色,性也”,常被人引為孔子的名言。
《咬文嚼字》編輯部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十大差錯出現的范圍廣、持續時間長,而且經過多次糾正仍然反復出現,堪稱社會語文運用中的頑疾!
另據《咬文嚼字》編輯部宣布,其主辦的“請給熒屏亮分”活動為時一年,16日在上海落幕。10萬多名觀眾積極參與,找出2萬多條差錯。與圖書、雜志、報紙相比,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電視是最差的,差錯率最高。
這次被檢查的有中央電視臺、北京衛視、重慶衛視、東方衛視、安徽衛視、廣東衛視、黑龍江衛視、湖南衛視、山東衛視、四川衛視、云南衛視、浙江衛視等12家電視臺。
主辦方將一家電視臺一個月的節目,全部錄像刻盤,對讀者指認的差錯,皆復看原節目,進行核實,隨后聘請語文專家進行核定,最后選擇主要的差錯反饋給相關電視臺。
10萬多名觀眾通過電子郵件、信函、傳真、電話等方式參與了這項活動。經過專家審核,觀眾指認的2萬多條差錯,有3551條確認無疑。由此推算,12家電視臺在一個月中出現的差錯,近300條之多!
這些差錯主要為語音差錯、文字差錯、詞語差錯、文史差錯等等。如中央電視臺《幸運52》中,主持人將白居易詩“曲終收撥當心畫”的“撥”字,念成“拔”字,將“豆蔻年華”解釋為“十三十四歲的少男少女”等等。不容忽視的是:電視劇及電視廣告中的差錯,占了熒屏差錯的三分之二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