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精神,穿越歷史日久彌新;有一種懷念,歷經風雨更臻醇厚。
贛西明珠萍鄉安源,車水馬龍、華燈璀璨,曾經古舊的八方井四十四號、工人夜校、俱樂部、總平巷、談判大樓、消費合作社等,如今已是這里不變的地標,莊嚴肅穆的氣氛在這油然而生:90年前,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在這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產業工人黨支部在這誕生,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在這成立。滄海桑田90年,歷史與現實在這里交匯;激情澎湃90年,信仰與理想在這里共鳴。
——八方井四十四號,一幢普通的平房。1921年秋,毛澤東來到安源,公開身份是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教員。利用這一身份,他以走親訪友、參觀訪問、推廣平民教育為由,來安源考察工人運動,住進了這里。
這棟房子是建礦初期建造的,是總平巷甲段段長毛紫云的住房。毛紫云,湖南湘潭人,曾和毛澤東的父親一起在長沙做過生意。利用這一同鄉關系,毛澤東住了進來,開始深入礦井、鍋爐房、餐宿處等地,廣泛接觸工人,了解工人疾苦和安源階級狀況,啟發工人覺悟。
——安源鎮老后街五福齋巷內,一座兩層四棟三間磚木結構的樓房。1921年冬,毛澤東、李立三入井巷、住工棚,與工人們講道理,就是在這所工人補習夜校。
為了防止敵人的破壞,夜校給工人們發放兩套課本:一套是普通的識字課本,另一套是宣傳革命道理的《工人讀本》。讀本生動形象、通俗易懂,還配有插圖,加上李立三繪聲繪色的解說,工人深受教育和啟發,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牛角坡52號,四間磚木結構平房。1922年5月1日,300多名俱樂部會員在這集會,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正式成立;1922年9月,工人運動指揮部就設在這里。
——半邊街廣場,坐北朝南的磚木建筑。工人運動勝利后,俱樂部組織迅速發展,會員增至13000多人,原有的辦公地點已不夠用;于是,在劉少奇的號召下,工人們自愿捐獻七厘半,建起了這一新的俱樂部。它是20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產業工人自己集資、自己設計建筑的最早、最大、最有特色的工會大廈,也是安源曾被譽為“中國小莫斯科”的象征和標志。
——安源煤礦井口,即總平巷。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從這里開始。當時,井下工人在接到信號后,手握巖尖、斧頭,高呼口號,像潮水一樣涌出井口,掀起了工人運動的怒潮。井口坐南朝北,呈牌坊形,用紅磚砌成,井口上方塑有鐵錘巖尖圖案和“總平巷”三個醒目大字,巖尖代表采煤工人,鐵錘代表機械工人。
——八方井,坐西朝東的兩層磚木結構的歐式樓房。1922年9月16日,安源路礦工人運動開始后,劉少奇代表路礦工人在這與路礦當局談判。工人們堅強團結、英勇斗爭,劉少奇大智大勇、堅定沉著,使工人運動取得勝利。這一處舊址,原是安源煤礦公事房,建于1906年,門前兩排尖頂鐵柵欄,給人以戒備森嚴之感,當時為礦局辦公大樓,礦長、高級職員和德國礦師等都在此辦公。
烈日炎炎的7月,中國萍鄉紅色旅游博覽會剛剛開幕,紀念館毛主席瓷像修繕一新、展露新顏。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絡繹不絕,向一座座地標式的安源豐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