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新一屆政府的首份經濟“半年報”。多個核心指標守住“底線”顯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不過,國內需求持續疲軟、居民收入增速大幅回落以及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冰火兩重天”等隱憂的存在,意味著未來官方宏觀調控所面對的局面仍然錯綜復雜。
本次報告發布之前,內地剛剛經歷了一場經濟增速“底線”大討論。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一次講話中首度明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具體內涵:宏觀調控要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
雖然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曾明確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速和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的控制目標設定為7.5%左右和3.5%左右,但由于上半年經濟增速并沒有像人們在2012年末預期的那樣重回升勢,有市場人士猜測,官方的“底線”或許比7.5%更低。
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以及進出口等先行公布的經濟指標的疲軟表現,更是被“唱空者”視為中國經濟逼近甚至突破“底線”的信號。
不過,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GDP增7.5%,連續5個季度經濟運行在7.4%-7.9%的區間;CPI同比漲2.4%,上半年有5個月都在3%以內;城鎮新增就業人員是700多萬,就業崗位仍在增加。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趙錫指出,7.5%的增速相對平穩,并沒有到“跌破底線”的程度。他指出,現在的難點并不在速度上,而在結構和模式上,“如果仍靠規模取勝而非結構調轉,則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越來越差”。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也強調,中國經濟增速下行是官方主動調控結果。他表示,新一屆政府特別注重調結構、轉方式,加大樓市調控力度、反對公款消費、刺激政策退出對于短期增長不可避免會帶來影響,但對中國長期發展有利。
不過在整體趨穩的同時,當前市場最為熱門的經濟領先指標“克強指數”也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仍面臨隱憂。
“克強指數”是根據用電量、新增貸款和鐵路貨運量三者的同比增速來觀察經濟景氣度的一個先行指標。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師唐建偉表示,6月份,“克強指數”雖有小幅回升,但總體仍然處于歷史較低水平,這表明中國經濟的內生性增長動力整體仍顯不足。
事實上,類似這樣的“憂喜交織”在今天公布的“半年報”中普遍存在。相比于工業、投資增速的回落,實際消費增速超過去年同期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但與此同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速卻由上年的9.7%大幅放緩至6.5%,跑在了GDP的后面。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提醒說,消費比收入增長快不可能也不應該持續。這意味著,除非居民收入奇跡般的反彈,下半年消費將減速,拉低經濟增幅,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收入,經濟螺旋式下行的壓力在增加。
投資方面也是如此。上半年,保持較快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是中國經濟趨穩的主要動力。但其中房地產投資繼續高位盤整、制造業投資卻創出近十年來新低的“一熱一冷”,意味著樓市調控和產能過剩未來將繼續考驗官方宏觀調控的智慧。
投資和消費的力量對比也有著憂喜交加的“味道”。數據顯示,中國上半年7.6%的GDP增速中,消費拉動了3.4個百分點、投資拉動了4.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增長目前仍主要是靠由消費和投資共同組成的內需拉動。
但引人關注的是,上半年投資“反超”消費再度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經濟靠投資,投資靠房地產商和地方政府的格局更加明顯,顯示“結構調整弄到反方向了”。他強調,結構調整的突破,需要以體制大改為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