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真正落實供給側改革的“降成本”?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給出的建議是將企業養老保險費率從20%降到10%,同時劃撥資產來彌補降費造成的基金缺口。 姚余棟是在27日舉行的“養老金政策、運營與投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首屆峰會上做出如上表示的。他說“降成本”不能停留在口號上,凡是未來三年通過不同手段,有養老基金結余的地區,要迅速下降養老金的繳費水平,下降期為2016到2025這10年,十年之后可以嘗試再上升。 這并不是第一次有學者提出大幅降低養老保險費率。去年末,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現在企業面臨很艱難的局面,減輕企業的社保繳費負擔,幫助企業跨過這個坎,應該是一個關鍵的舉措。他認為要給企業降低十個百分點,才能對降低企業負擔發揮實質性作用。 如此大力度的降費方案對于已經面臨著收支不平衡的養老保險基金來說,似乎有些“腦洞大開”的之感。就現在養老保險運行狀況來看,降一個點都是非常艱難的。 人社部官網26日刊登《我國社保費率高不高》一文中指出,我國社保制度面臨長期基金收支平衡風險,需要保持一定的費率水平。就養老保險基金而言,受到歷史債務、人口老齡化、統籌層次較低以及民眾對基本養老金水平期待的影響,基金支撐未來養老保險支出已面臨很大壓力。 2014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扣除財政補助后,當期收不抵支省份已經達到22個。 這些省市需要依靠財政補助資金或是動用基金積累來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降費率和財政補助已經陷入了一種此消彼長的態勢之中。目前正常的繳費收入和正常的養老金支出之間有一個小缺口,一旦養老金費率下降,這個缺口就會放大,只能由國家財政來補。 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家財政每年對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都在3000億以上,其中90%來自中央財政。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各級財政都降到了個位數增長,對養老保險的投入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當前養老保險的兩難困境是:降費,基金馬上收支不平衡,不降費則是對企業殺雞取卵。姚余棟說,企業的繳費比例過高,負擔過重,影響了國內99%的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也制約了工人的薪酬。降低企業的社保費率,是勢在必行的。 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降費呢? 姚余棟認為,中國真正出現社保基金的總體缺口要到2030年,還有15年的時間。要解決經濟增長問題,長遠的活力問題,這段時間是可以利用的空間期。當前要迅速的把社保費率降低一半,在2016年到2025年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這十年保持社保低費率,促進企業的發展。他認為,只要這十年間實體經濟發展好了,企業更愿意為職工交社保,社保費是可以補回來的。 王小魯認為,降低企業的社保繳費負擔,用國有資產來充實社;鹗且粋很好的方案,但不能只充實作為儲備基金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而是要補充到社會保險基金中來,否則未來雖然沒有支付問題,但當前支付的缺口難以解決。 姚余棟認為,應該劃撥地方的國有資產充實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而且劃撥比例至少要達到30%,太低彌補不了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