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2016年重大任務之一,“去產能”已成為調結構促改革的高頻詞匯。鋼鐵和煤炭兩個產能過剩嚴重行業,將作為改革的首批重點領域,逐漸落實去產能計劃。近期隨著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配套文件相繼公布,去產能正式邁入“快車道”。 4月18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發布《關于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兑庖姟分赋,原則上3年內不再進行煤礦生產能力核增。同時,在存量產能方面,《意見》提出對全國所有生產煤礦按每年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煤礦生產能力,即對現有生產礦井直接按原產能乘以0.84取整數核定。 4月21日,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兑庖姟繁硎,金融機構應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原則,滿足鋼鐵、煤炭企業合理資金需求,嚴格控制對違規新增產能的信貸投入。對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及落后產能,堅決壓縮退出相關貸款。 這是煤炭去產能第四份配套文件。后續其余4個專項配套文件預計也將于近期出臺。去產能政策再度“升級”,再一次表明了我國高層對煤炭等過剩產能的決心是堅定的。 上周,發改委稱煤炭鋼鐵去產能8個專項配套政策文件正在陸續印發,隨后,國土資源部就出臺了《關于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人社部、發改委等7部門發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關于在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過程中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的意見》。 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4月17日的“2016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上透露,在鋼鐵煤炭重點行業,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已經成立專門班子,這一班子已經開始工作,今后將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采取兼并重組,債務重組、破產清算等措施,積極穩妥處置一些所謂的僵尸企業。 其實,從今年1月份到現在短短幾個月中,我國就已經出臺了多個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例如,2月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在近年來淘汰落后煤炭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 3月31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從2016年開始,全國所有煤礦按照276個工作日規定組織生產,即直接將現有合規產能乘以0.84的系數后整取,作為新的合規生產能力。 此外,為了化解煤炭等行業產能過剩,國土資源部等部委對外分別表示,將通過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嚴控新增產能用地、盤活土地資源等措施,支持煤炭等過剩行業退出、轉讓和兼并重組。 隨著國家政策的頻繁出臺,安徽、河北、山西、貴州、吉林、遼寧、山東、河南八省份的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方案已經上報至國務院有關部門。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5月份之后全國限產有望開始執行,如果此輪限產嚴格執行,行業供需將出現一定缺口,煤價穩中有漲的趨勢大概率將延續并加速。 今年以來,國家進一步加大煤炭行業脫困工作力度,各地、各部門圍繞“嚴格控制新增、淘汰落后、減量生產、調整轉型”做了大量工作,全國煤炭產量和凈進口量下降,一定程度緩解了供求壓力,但受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的影響,煤炭市場供需失衡、行業整體虧損、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依然突出。 市場是風向標,價格的漲跌牽動著煤企的神經。對這些存在去產能任務的煤企而言,眼下最重要的決斷是開始斷腕自救,縮短轉型陣痛期,留給他們的時間并不多。 然而通過梳理上市煤企公司年報發現,在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和“三去一降一補”的要求下,上市煤企今年的煤炭產量目標未見明顯壓縮,與去年基本持平,個別企業還略有上調。如露天煤業2016年計劃生產、收購原煤4700萬噸,比去年的4666萬噸略有增加。 對于上市煤企的產量目標未見明顯壓縮,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對企業而言,特別是國有企業,若大幅減產,也就失去了維持正常經營的現金流。同時,在其他層面上,是否減產還涉及各級政府支持的力度、行業配套政策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 煤炭行業要真正迎來復蘇,必須要走完去產能這條路,除了去產能,還應加快煤炭企業轉型升級。化解過剩產能、清潔高效利用、治理散煤……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斷推出,在實踐與摸索中推動煤炭行業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