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來半年多,老板已經給我加兩次薪了。”盡管萍鄉和佛山相隔七百多公里,但筆者仍能強烈感受到電話那端劉義文的快樂。 來自贛南于都的劉義文,原是楊橋煤礦生產科的技術員,今年2月份礦井停產后,他只身應聘來到佛山澳亞機電有限公司上班。公司主要生產新能源汽車和電梯電機里面的定子和轉子,這個行業劉義文以前從未接觸過。為盡快適應新崗位,他每天蹲在車間仔細觀察,遇到問題及時請教并認真做好記錄;回到辦公室打開圖紙進行對照研究;下班后主動留下來,在一線車間跟著工人師傅學習,認真琢磨機器運行原理,盡快熟悉操作流程。 進廠不到一個月,劉義文接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生產廠長安排他帶領五名女工,對倉庫里的上百萬片沖片進行整理。沖片全部是用0.35毫米厚的硅鋼片沖壓成型的,需要一片片清理后再進行包裝,難度很大。劉義文拿出以往在井下工作時的干勁,帶領女工們一頭扎進了倉庫。腰酸了,腿麻了,稍微活動一下,又繼續忙活。盡管戴著厚厚的手套,雙手仍被割開了口子,鉆心的痛,但劉義文顧不上這些,只顧埋頭苦干。經過整整三個月的努力,上百萬片沖片終于全部順利出貨,客戶反饋良好,劉義文得到了生產廠長和公司總經理的褒獎,轉正和加薪如期而至,被提拔為車間負責人。 職務提升了,但劉義文學習的腳步沒有停止,不管是生產規程還是管理流程,他樣樣堅持在學中干,干中學。就是憑著這股“拼命三郎”的勁頭,兩個月后他再次得到提升,擔任生產部副部長。 自己的工作穩定下來后,劉義文想到了還在到處尋找工作的工友,便熱心介紹他們一起來上班,原來的工友再次成為了同事。身上傳承著萍礦人特別能吃苦的優良傳統的他們,很快成為生產骨干,原運輸區班長劉德泰還擔任了生產小組長。 “說實話,如果不是礦井關閉,我根本不會想到出來打工,也不可能有這么好的機會和平臺!毕氲疆敵醯V井停產關閉時,自己的迷茫和彷徨,劉義文笑了,“其實,在外面打工并沒有想像中那么困難,只要你肯吃苦肯學習,還是有很多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