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格局將在這次危機后發生重大變化,金融危機帶給中國的比較優勢,將促使來自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迅速崛起。經濟學家吳曉求甚至預言:“紐約、上海、倫敦將會成為新世紀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且不論這一挑戰的艱巨性如何,上海無疑已經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邁出了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第一步。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早前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指出,全球應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共同倡導并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均衡的多元化,維護和支撐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推動國際金融組織改革,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等。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在G20峰會時表露,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中國將積極參與重塑國際金融新秩序。
在學界,關于中國自己的“國際金融中心”如何崛起,也是焦點話題。清華大學布魯金斯研究中心主任肖耿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使西方的金融市場受到重大沖擊,大量人才流失,機構缺乏資金,這就給中國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應抓住這次機會,盡快改善市場環境,迅速推進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日前表示,全球金融中心的格局在這次危機之后將會發生重大變化。“紐約、上海、倫敦將會成為新世紀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中國已經完全具備成為新世紀國際金融中心所有的條件”。吳曉求表示,如果說中國沒有新世紀的金融中心,中國的金融崛起還是難以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還是難以完成,中國要實現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的轉變,金融崛起必不可少。
匯豐中國區行政總裁翁富澤表示:“而且由于中國有望比其它任何大型經濟體都更快從經濟下滑中復蘇……中國以及上海作為一個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很可能將得到提升!
當然,無論中國能從全球危機得到什么比較優勢,要使上海轉型為足以媲美香港和新加坡、甚至紐約和倫敦的金融中心,道路相當漫長。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認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中心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這是一個大趨勢,但不要期望在短期內就發生。
因為以美國為中心的美元貨幣體系和金融體系不是短期能改變的,發達國家所掌握的大量技術專利和資本貨物上的絕對優勢,也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所以,中國必須做長期努力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