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技校畢業生,文化起點不算高,通過勤奮自學,成為骨干技術人員;他熱愛本職工作,鉆研勁頭有口皆碑,狠抓技術改造,為企業增收數百萬元。他就是白源煤礦機電科職工吳建軍。有的同事說,吳建軍是一個“非常普通卻又非常卓越”的人,“舍得鉆、舍得干”是他腦門上貼著的標簽。這看似有些矛盾的評價讓人不禁好奇,普通的他是怎樣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卓越,又是怎樣依靠自身技能為企業帶來效益呢?
吳建軍話語不多,不熟悉的人會覺得他太沉默。可同事們知道,在吳建軍低調的外表下有一顆細致的心。論對設備的了解,他比誰都深入透徹,搞起維修來,他比誰都認真全面。搞機電對他來說不單純是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愛好。與機電設備打交道、摸清它們的“脾性”、治好它們的“毛病”,對他來說是一種樂趣。因為樂在其中,所以全心投入,在實踐中他勤學苦練,在理論上他求知若渴。吳建軍1985年走出技校門,在干了兩年提升機司機后,于1987年進入白源礦機電科,從此再也沒挪過地方。1989年,白源礦井下四大件設備維修組中以老職工居多,經常僅靠經驗做事,急需補充新力量,年輕的吳建軍就成了科里的首選。他進組后,常跟著電工師傅一起研究設備,共同分析問題,還自己掏錢買來《電工技術》、《電工實用手冊》、《電動機變頻調速圖解》等各類書籍,不斷補充和更新知識,別人休息,他卻讀書。不久后,他就能從理論上給老師傅出點子,用更科學快捷的方式處理設備故障。十幾年來,他的職務有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對機電專業的熱愛和學習鉆研的習慣。他說:“要干一行,首先要愛一行,我當絞車司機時,就想如何把絞車開得比別人更好;搞機電維修時,就想怎樣排除故障更快,怎樣節約成本更多。碰到難解決的問題,我會問師傅和前輩,如果還是無法處理,就要到書里去鉆,不斷尋找答案!
時光荏苒,煤礦企業在不斷發展,生產環境與吳建軍剛進礦時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井下設備也要跟上變化的步伐。近幾年,為促進礦井安全生產、幫助企業節支提效,吳建軍牽頭負責并直接參與了10余項機電技改,由此為企業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30多萬元。如2005年的JTDK-ZN提升機交流電控制系統改造,淘汰了井下老式的發電機組,將主井系統改為PLC控制系統、附井改為德國西門子直流調速系統,有效減少了系統故障率,節約了維修和用電成本,每年減少故障對生產的影響時間近300小時,由此使企業產值增收約300萬元/年。這項改造在萍礦各礦乃至全省煤礦中都是最早開展的,在江南煤礦行業甚至全國同行業內都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先后有河南、貴州等省市煤礦機電技術人員前來白源礦參觀取經,并聽取吳建軍的專場講座。對于新系統,吳建軍會提前去搜索信息、學習了解,在設備安裝運行后,經常能看到他在實地研究,并將機電基礎理論融入到對新機器的操作中去,以更好地維護保養。2006年6月,新型主井絞車可編程序控制器受潮出現故障,絞車無法運轉,等著廠家來更換配件就會影響生產。吳建軍一頭扎進維修工作中,自己對照產品說明書及電氣圖紙,細心琢磨。他經過不懈努力,四個小時后,在電腦編排無數據線的情況下,硬是采用手編程序,使主井絞車恢復正常運轉。
1998年,吳建軍考下了技師資格證書,很多人就想約他出去干活,薪水是現有崗位上的好幾倍,可他不為所動。他認為,礦上為他提供了發展的平臺,他與領導同事相處和諧融洽,工作給了他滿足、快樂和成就感,他愿意為煤礦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就這樣,他堅持扎根礦山近20年,硬是一點點“鉆”出了成績,2005年,他榮獲萍鄉市職業技能競賽維修電工第一名、獲“萍鄉市技術能手”稱號;2007年,他被評為“萍鄉市優秀高技能人才”;近兩年,他是白源煤礦的“優秀共產黨員”、“安全質量標兵”。今年又獲得“江西省優秀高技能人才”榮譽稱號。吳建軍就是這樣,因為熱愛工作,所以有了長久的堅持;因為付出努力,所以做出了卓越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