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通脹對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香港7月耗資385億元向18歲或以上永久居民每人派發6000港元紅包;8月30日,澳門又拿出約17.89億澳門元向居民發放今年第二次現金補助。專家呼吁,我們應進一步借鑒推廣這種還富于民的做法,并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分紅”方式。
業內人士認為,特區政府通派發紅包及減稅的方式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做法,雖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居民面臨的生活壓力,但其連續多年向市民派發紅利,藏富于民的思路值得首肯。
澳門已經連續四年向居民發放現金,今年每名澳門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將分別獲得累計7000澳門元和4200澳門元的現金。而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還富于民的舉措也是屢見不鮮,如面對2003的經濟困境,香港出臺了118億港元的紓緩民困措施,直接向納稅人退稅;2008年香港政府又拿出700億港元通過退稅的方式向各階層“分紅” 這些舉措使中低收入群體成為是是最大受惠者。
專家表示,“均貧富”是歷代決策者的理想追求,即使不考慮全民“分紅”經驗在內地實施的可行性,這種體恤民生、還富于民的思路完全我們值得借鑒,此舉照顧到社會各個階層的需要,充分體現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財政原則。
這種做法也引發廣泛熱議,2008年,上海市政協委員刑普提議給全國每人發放1000元來抵消CPI高速增長的影響,該提案由于多種原因最終未能立案!蹲C券日報》2008年12月17日發表的評論《刺激消費,直接發錢又何妨》;2009年1月21日于在頭版發表《“給每人發1000元”的深度思考》 這一系列文章刊發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此而展開的《給每人發1000元,為什么不可以? 民主建言》社會大討論,更是引起強烈的反響。
專家認為,我國長期面臨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大等問題,社會上類似于“給每人發1000元”,共享發展成果的呼聲由來已久。雖然內地還未能實行全民“分紅”,但無論為了應對通脹還是為了促消費擴內需,還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全民“分紅”將成為我們追求經濟平穩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過程的一種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從9月1日起開個稅起征點提高到3500元,稅級與稅率也相應調整,初步統計調整后全國個稅每年將縮減1440億元,將大大減輕我國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另外今年7月上海向500萬市民派發了大“紅包”,其中受益最多的是“城!蓖诵萑藛T,有342.4萬人在8月能收到600元至800元的一次性補貼,這些措施切實讓百姓得到了實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向居民派發“紅包”的做法并沒在內地全面推廣,而實際上我們一直在借鑒這種思路。比如我國長期對失業人員進行補貼政策,保證其基本生活;通貨膨脹對低收入者生活的影響最大,國家通過限價或積極補助低收入者,避免其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從而維持社會的公平與穩定,但目前補助的力度與范圍都有待加大。
中信建投宏觀分析師胡艷妮對此分析指出,由于我國人口超過13.4億,目前對我國所有居民進行分紅不太可能,而且這樣做對高收入者意義也不大,應對通脹與縮小貧富差距重在關注與照顧中低收入者,這樣才更能體現分配公平原則。但我們可以深入借鑒港澳地區的做法,落實更多的惠民政策,探索推行出具有內地特色的“分紅”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