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源礦,綠意撲面,那高大的香樟樹遮天蔽日,把座礦山綠化得美意連綿,輕風送爽,樹影婆娑,小鳥兒在樹蔭里高興地唱著歌,行走其間,賞心悅目,讓人贊不絕口。這些香樟樹是老萍礦留給后人的珍貴遺產。
老萍礦喜歡連片種植樹木。主要樹種有香樟、梧桐、蠟樹、油桐等。在八方井山坡上栽香樟,而在重要建筑的庭院和主要交通、岸堤上則栽一種美化樹,例如在炮臺嶺、東南西北四院圍墻內、霸善沖小河邊栽梧桐樹,在醫院、總平巷井口邊、萍安鐵路沿線栽蠟樹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栽油桐樹。1939年春,老萍礦在三號橋、船形灣、筲箕街、沔陽街、鍋爐下、四間房子、新房子、東西窖、食宿南區等15處栽了4829株油桐苗,樹木剛剛栽下,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南昌,國民政府十分重視萍礦產業,在蔣介石的親自過問下,資源委員下令萍礦拆遷所有機器搬運到大后方。機械可以拆走,可這些樹苗是不可移動的,它們都是國家資源,不能有丟失。于是制定了一套樹苗管理方法。他們與186戶緊挨樹苗的住戶簽訂了合同,與保、甲長聯保,規定:給予護苗人按每棵2分錢施肥費用,不再領取工資,油桐結果收獲時,礦方得利65%,護苗人得利30%,保甲長得5%。護苗人負責拔除樹苗周圍的草,每年在春冬季節必須施一次肥,必須保證樹苗成活。如遇有人攀折樹苗,護苗人必須向萍礦留守人員報告,如未及時匯報,因攀折樹苗或因管理不善而致樹苗枯死者,護苗人負責賠償每株5毛錢,如不負責管理者,可以隨時解除與護苗人合同,另與人簽訂,住萍礦公房的,還要歸還公房。諸事辦理完畢,出示布告告知全安源人民知道。
有意思的是,安源的樹木不僅美化了礦山,還陶冶了詩人的情懷。老礦長李壽銓詠《還鄉》詩道:“我到揚州夏亦涼,晚風時送讀書堂。當年爭說萍廬好,繞屋棕櫚出屋樟。”表現了他恬淡的情懷和對萍礦的懷念之情。
六十余年轉瞬間,在這些樹木中,梧桐和油桐樹因質材松軟,壽命較短,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均自然消亡了,只有香樟和蠟樹,耐得千年的風霜,至今仍郁郁青青,越老越蒼勁,成為礦山獨特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