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應湖北省黃石市政協和大冶鐵礦黨政之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彭志祥,黨委副書記劉國勝,安源精神研究會有關人員等一行8人,驅車來到大冶鐵礦尋覓百年前漢冶萍的蹤跡。
漢冶萍公司成立于1908年,全稱“漢冶萍煤鐵廠礦股份有限公司”,統轄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大冶鐵廠等,是中國第一代新式鋼鐵聯合企業,也是當時亞洲規模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可謂“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其總部設在上海,廠礦企業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河北、遼寧等省,并在日本東京、英國倫敦設有辦事處。規模之大,員工之眾,為當時中國所僅有。
在大冶鐵礦黨委書記高磊等陪同下,彭志祥一行首先參觀了大冶鐵礦博物館。該博物館位于全國首批、湖北省唯一一家國家礦山公園——大冶鐵礦礦區,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于2006年2月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共設礦物陳列、古代開采、近代開采、偉人視察等八大系列,陳列實物483件、圖片635幅及10余萬字文字簡介資料。博物館是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第一座陳列礦山歷史的博物館。
如果說,大冶鐵礦博物館濃縮了1780年,特別是近110年來礦山的創業史和發展史,那么,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天坑,則見證著大冶鐵礦自1890年建礦以來的歷史,甚至是大冶鐵礦的一部發展史。
在天坑的周圍,是一片片美麗的槐樹林。20多年前,這一萬多畝槐樹林曾是寸草不生的廢石場;大冶鐵礦當年約萬名職工家屬義務運土、鋪土、挖坑栽種,在廢石場種下了幾萬株槐樹苗。昔日的廢石場如今變成了美麗的槐樹林,是亞洲最大的綠化復墾基地,創造了“石頭上種樹的奇跡”。而60多年來,大冶鐵礦干部職工團結一心,同心同德,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了1億多噸優質礦石。
然而,進入21世紀,大冶鐵礦資源儲量銳減,資源接續成為阻礙該礦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矛盾。2004年,礦領導班子確定以“深度開發礦產資源、深度開發文化資源”為核心的“雙深戰略”,在堅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革新工藝提高礦產品附加值的同時,開始了對文化產業的不懈探索。他們深度發掘文化資源,變“優勢”為“強勢”,建成中國第一家礦山公園和中國第一家鐵礦山博物館;深層拓展旅游市場,變“人氣”為“財氣”“穩住一圈,抓牢三點”,打造礦山公園一日游等短平快項目,優先開發武漢等大中城市的旅游客源市場,去年還自主籌辦了礦山首屆“槐花旅游節”,接待了來自全國20余個省、市、自治區以及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游客,圓滿完成重要公務接待260余次;轉換經營思路,深入開發旅游產業,變“效率”為“效益”,變“賣門票”為“賣產品”,開發竹節石、文化衫、礦窖?1890定制酒等八大系列46個種類旅游紀念品,以及天坑飛索、極速滑草等地下、地面和空中立體互動體驗項目;把握轉型大勢,變“坐商”為“行商”,將“槐花旅游節”的規模和范圍進一步延伸,推出鋼雕、砂雕作品展,以尾礦砂作為原料制作大型砂雕藝術,“變廢為寶”,增加旅游項目的“景觀看點”。
在大冶鐵礦會議室,雙方就漢冶萍的發展和興衰,以及大冶鐵礦圍繞轉型大力打造企業文化,申報并建成國家礦山公園等話題進行了廣泛的座談。彭志祥在聽取了大冶鐵礦黨政領導的情況介紹后說:我們原本100多年前就是一家人。大冶鐵礦和安源煤礦的歷史和發展情況類似,都是百年前為漢陽鐵廠解決原料和燃料而成立的,漢冶萍的淵源把我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我們都是百年老礦,現在都面臨資源枯竭,都有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底蘊。大冶鐵礦在企業轉型,積極尋找企業發展出路,精心打造企業文化,弘揚漢冶萍精神等方面做得比我們好,值得學習!”
正如大冶鐵礦江兵礦長說的:百年前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是一家,百年后我們仍然是一家!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弘揚、傳承漢冶萍精神做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