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路耀華在2014年(第四屆)國際資源與市場高峰論壇作了關于“我國煤炭行業發展形勢”的報告。報告中分析了2013年全國煤炭經濟運行的情況,以及煤炭改革所取得的成績。并對2014年以及未來煤炭工業的發展做出展望。
現在幾乎每天都有煤礦的礦主或持有人在轉讓手中過去高價收購的優質煤礦。煤炭一下從過去的“香餑餑”變成了“燙手的山芋”。山西、陜西等豐富的地方儼然已經成為了重災區。煤炭行業從“黃金十年”一下子掉入“寒冬”。而業內對于煤炭行業的悲觀論調也是不絕于耳。
“我國煤炭行業仍處于供大于求的市場狀態,并沒有明顯逆轉。煤炭行業的持續疲軟,行業內部產能過剩、進口量屢創新高;國家加強節能環保,耗煤大省削減對煤炭消費。行業外部面臨其他多重壓力,多種持續走低、煤炭鐵路運價的上調,煤企的銷售壓力會進一步增大;下游產業鏈消耗減少,增加了煤炭的存貨。煤炭行業傳統的盈利模式已經走到盡頭,需要向新型業務轉型! 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行業研究員馬思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面對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勢,煤炭行業也一直被認為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對于煤炭行業的壓縮已經成為必然。行業進入寒冬期無法避免,但問題是煤炭行業在此期間真的一點機會也沒有嗎?其實也不盡然。
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未來整體能源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經過多年快速發展之后,中國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大城市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有了極大改善,工業化也隨之進入了一個較高級階段。未來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更加協調發展,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一個較快增長勢頭,能源需求總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我國通過相關政策,可再生能源替代趨勢達到4.3%,2020年將達到15%左右。即便如此,其他可再生能源對煤炭替代作用還是比較弱。預計到2020年,全國煤炭需求總量,將會在48億噸左右,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當中,仍將達到60%,煤炭消費總量還是在增加。
而且煤炭不只是能源,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結構下,逐步用煤化工來取代部分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化工符合資源優化利用。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分析師李廷認為,目前煤炭主產區的水資源短缺、環境約束加大、鐵路運輸瓶頸長期存在以及技術水平較低等均對煤化工的發展構成制約,煤化工發展遭遇不少挫折。未來,隨著下游市場進一步壯大,煤化工的相對優勢進一步顯現,鐵路運輸瓶頸逐漸打破,煤化工仍有望獲得較大發展空間,化工用煤需求具有較大潛力。
在當前其他能源還無法對煤炭進行大規模替代時,煤炭行業應該努力加強自身的“保暖”,讓這個冬天不要太冷。
馬思明表示,煤企不應該就此放棄,而應當積極發展自身,謀求出路。要推進煤礦資源綜合循環利用,提高煤炭開采過程中的綜合利用水平。同時,還應當加強科技創新,向高端產業發展。進行自主科技創新,提高潔凈煤炭技術,生產潔凈煤炭,形成環保節能生產鏈。
此外,完善現代營銷網絡體系也十分必要。應建立靈活高效的企業營銷組織,造就一支專業的營銷隊伍,選擇和制定有效的營銷政策;加強對市場和營銷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研究市場動態。
由于煤炭行業傳統的盈利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煤企的經營轉型也要跟上。煤炭企業的煤炭生產企業形成面向市場的產品生產和服務體系,努力使煤炭產品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如各種煤炭洗選產品、液化及氣化產品、特殊加工型產品等,降低混煤產品比重,通過優化產品組合,開辟新的銷售渠道。
對于煤炭行業的未來發展,馬思明指出,隨著國家預防性政策的干預以及新城鎮化推進、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煤炭市場短期可能出現積極變化。未來一個時期內,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總量仍將增加。未來5年煤炭需求復合增長率約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