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兩白銀打造巨型銀樓,“中國銀都”湖南永興一躍成為近日各大傳媒關注的焦點。在驚嘆銀樓奢華的同時,人們更關注那五萬兩白銀從何而來。
湖南永興縣年產白銀二千三百六十噸,占中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銀都”。但實際上,永興當地并無銀礦,所產白銀都是從工業廢料、廢渣、廢水中回收提煉而來的。
永興偏居湘南一隅,自明末清初就興起了利用“三廢”提煉回收金銀等貴金屬的傳統工藝,迄今已有三百余年歷史。現每年循環利用礦冶企業“三廢”原料六十多萬噸,是中國目前最大的“三廢”回收處理和再生利用基地。沒有銀礦的永興因此連年穩居中國第一大產銀縣。該縣于二00四年被中國有色金屬協會授予“中國銀都”稱號。
是什么促就了“沒有銀礦的銀都奇跡”呢?永興縣縣委書記陳方敏透露了幾個關鍵詞:廢物利用、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永興走的是循環經濟,綜合利用發展冶煉業的環保路!
在總結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永興推進技術創新,改進傳統工藝,在綜合開發、循環利用上下功夫。近年來,該縣財政每年安排兩百萬元人民幣的金銀產業引導資金,著力扶持精深加工項目,鼓勵金銀企業廣泛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引進技術人才,研發高新技術。
目前,永興縣金銀企業已實現了從傳統的只能提取金銀向提取多種稀貴金屬的轉變,成功提煉出了鈀、鉍、硒、碲、鉑、銦等二十多種稀貴金屬。該縣開發生產的片狀納米銀、九二五白銀、銀觸頭等高新技術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白花花的雪花銀“前身”竟是那些黑色的粉末、灰色的硬疙瘩和一堆堆黃泥巴。永興人愛往“臟”地方跑,廠礦、醫院、冶煉企業的廢坩堝、陰溝泥等廢料、廢渣、廢水,在有些人看來毫無價值,但“三廢”卻是永興人眼中的“無價之寶”。
“這里沒有什么別的秘訣,一是靠技術,二是循環利用。”永興銀業龍頭企業鑫達公司負責人曹生文說。把線路板變成黃金,火爐渣變成鉍,冰銅渣變成銅。就連冶煉爐排出的煙塵,永興人也沒有“放過”,因為煙塵中仍含有不少可供提煉的金屬物質。在鑫達公司的白銀冶煉廠中,沒有廢氣排在空中,沒有廢水流入江河,連加工后的爐渣也能外銷。
現在,永興全縣金銀產業不僅實現了企業內部生產線之間的循環,還建立了企業間、園區間的多次循環體系,實現了原料的高效利用。該縣太和循環經濟項目區在引進六家金銀精深加工企業的同時,還引進了一家制磚廠,利用冶煉企業的廢渣生產機制磚,實現了對廢物的充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