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青歌賽原生態組單項決賽昨晚開場。已經結束的美聲、民族與流行組似乎很難讓觀眾和評委滿意:選手“千人一面”、“千人一喉”,評委都記不住到底誰是誰;文化素質考核笑料百出,一忍再忍的余秋雨也忍無可忍了;而老余一開口就是10分鐘以上的諄諄善誘,又讓觀眾受不了了,“賽場又成了他的專場”。
評委急了:選手“千人一面”
前晚,流行唱法3場比賽盯下來,“第二現場”嘉賓韓紅和金兆鈞急了。缺少辨識度,很多選手的表現讓他們“遺憾”。比如有兩位選手選擇唱《味道》,均沒唱出新風格而得分不高!白终粓A不是流行歌手的本質特點,流行音樂的本質是表達是否到位”,金兆鈞表示,“有的歌手從技術上講,唱的沒毛病,但讓人記不。挥械母枋挚赡苁恰畨纳ぁ,但有特點,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韓紅則干脆拿起選手原創的歌譜在“第二現場”唱了起來,“流行音樂無范本,最重要的是感覺,要個性化,要特立獨行。不過,很多選手在這一點上非常欠缺,以至于有好作品也唱不出味兒來”。
流行唱法尚且如此,民族唱法更是“重災區”,被觀眾批為“千人一喉”,尤其是女選手們連笑容、化妝、手勢甚至服裝都如出一轍,被網友戲稱“滿臺盡穿蓬蓬裙”。評委聽著沒感覺,觀眾也聽不出歌曲的感情和內涵,“千人一喉,臺上站的倒像是從流水線打造出來的音箱”。
老余急了:文化成“軟肋”
連續擔任文化素質評委半個月,余秋雨一直致力于做一位和藹的評委。因為如果不克制一下,值得發火的地方實在太多!坝械倪x手也許覺得文化考題的零點幾分不算什么,但讓全國觀眾等上半分鐘,眨著迷茫的眼睛搜索永遠也不可能知道的答案,這件事就沒有這么簡單了”。
“一日不見”的下句是什么?答曰“我好想你”;問“三星堆出土在哪?”選手搖頭,老余追問“在哪個國家”,答曰“法國”,再問“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雕塑是什么?”答曰“圣母瑪麗亞”。面對這樣的問答,網友們只能搬出《手機》里“黑磚頭”的名言,“我的my god”。余秋雨的確是一路克制過來,但當選手將《清明上河圖》的作者說成齊白石后,他終于忍無可忍,“絕大多數題目應該是國人皆知的。回答不出,我只能說,他們還沒上文化這條道!”
觀眾急了:又成老余專場
有觀眾笑稱,“美聲的聽不懂,民族的沒必要聽(都知道“老面孔”王麗達肯定拿金獎),連流行都沒了個性,只有余秋雨的嘮叨還能讓人學點東西”。毫無疑問,余秋雨又一次成功地“喧賓奪主”了。
選手唱5分鐘,余秋雨要諄諄教導10分鐘,以至于每場比賽都得在23時后結束。“舉辦青歌賽的目的和意義何在呢?還不如為余秋雨老師辦個文化藝術專場講座會來得實際!”不少觀眾覺得余秋雨出的題目偏難,像是在挑大學文科生,“很多關于年代、地點的問題,臺下坐的大師們也不一定答得上來吧”。
趙易山音樂素質問答倒讓不少觀眾滿意,考的不再是以往單調而陌生的“視唱練耳”,取而代之的是耳熟能詳的樂曲及民歌,“我50多歲的父親看到這一環節,也會跟著場上的選手一起模唱、視唱”,有觀眾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