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國南方地區先后出現了4次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過程。這次災害性天氣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危害程度深,多數地區為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區為百年一遇。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造成多種災害并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工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受到極大影響。
這次災害,讓擱淺良久的氣象立法又一次回歸大眾視野,成為專家學者尤其是氣象界和環境法學界人士熱議的焦點。
記者日前從河南省人大獲悉,《河南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已列入今年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計劃。
防災減災“深圳模式”
●政府組織、預警先導、部門聯動、社會響應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必須進一步加強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防災減災工作,增強防御極端天氣氣候災害能力!敝袊鴼庀缶志珠L鄭國光說。中國減災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培軍認為,必須從災害風險防范的角度,建立區域綜合災害災情的預報和預警,這樣才能更科學而全面地指導巨災防范,特別是巨災應急處置。
實際上,我國已有部分地區開始了依法建設災情預警系統的嘗試,成功經驗可借鑒。
1993年年底,廣東省深圳市政府便完成了《深圳經濟特區防洪防風規定》的起草和立法工作。1994年,深圳市成為全國第一個發布氣象災害預警的城市。從2004年開始,深圳市氣象部門開發出氣象預警手機短信通報平臺。
2006年11月13日,深圳市政府辦公廳頒布《深圳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形成了以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為先導的部門聯動和社會響應機制。2007年7月,深圳市氣象局又推出氣象災害分區預警系統,以1平方公里為網格單位,將深圳市劃分為2020個網格,實時為即將發生氣象災害的網格區域內的手機用戶發送預警信息。
近年來,深圳市氣象部門先后與國土部門合作建立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與衛生部門聯合發布高溫中暑預警;與規劃部門聯合開展城市建設的氣象影響評估專題研究;與應急指揮中心合作開展城市綜合防災與公共安全的專題研究。
據統計,盡管近年來深圳災害性天氣頻繁,但氣象災害損失呈逐步減少趨勢。
探索中的氣象立法
●推進《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立法,一直沒有停止過
2000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五章對氣象災害防御做了概括性規定。之后,我國又開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立法探索。
2005年8月,中國氣象局在北京召開氣候資源立法專家會,為2007年出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及其行動計劃出臺打下了基礎。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后來的氣候立法系列工作被暫時擱置。但中國氣象局推進《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立法,一直沒有停止過。
與此同時,各省區市在立法應對氣象災害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探索。為適應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需要,到目前已有近10個省區制定了與深圳特區類似的氣象災害防御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河南、湖北等多個省份關于氣象災害防御的立法調研工作也在進行中。
但這些地方性法規所涉及的規定和法律效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國家有必要制定一部氣象災害防御管理的專門法律,統一規范氣象災害防御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工作,保障和促進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比珖舜蟠、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雷·額爾德尼建議,加快制定《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為實施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體系。
國家立法可分三步走
●國家應該將應對氣象災害防御立法提上日程,并分階段循次推進
北京市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季先認為,“這次罕見的暴風雪天氣災害,讓氣象立法變得空前急迫起來!北热,現在人們對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事業單位之間建立抗災聯動機制的立法訴求非常強烈。
李季先認為,國家應該將應對氣象災害防御立法提上日程,并分階段循次推進。在貫徹落實《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及其行動計劃基礎上,我國的立法可以分三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構筑氣候變化法律標準評測體系。氣象立法首先要為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行業或部門量身定做科學的氣象災害防御標準、監測預警標準和氣候影響評估標準,通過制定相關標準,提升對災害天氣或極端天氣氣候的監測、預測、預報和預警水平。
第二階段,推進《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立法,抓緊建立政府諸部門和社會各事業單位之間聯動防御氣候災害機制,最好能形成綱要性的防御氣象災害法律規范。面臨氣象災害及其次生和衍生災害,要明確政府有關部門的責任和有關單位的權利與義務,切實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職能交叉、職能不清、多頭管理、管理缺位的現象。要完善跨省區、多部門聯動的防御體系,堅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強化協同作戰、密切配合、迅速反應的整體功能。
第三階段,從長遠著眼,制定出臺《氣象稅征收條例》、《企業減排基金征收條例》等以經濟手段為中心的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法律規范,綜合運用行政與司法兩種手段,限制碳排放,為全國乃至全球氣候安全做出應有的貢獻。
|